伪概念泛滥,认知模糊,AI营销或需一场再教育

过去一年是人工智能元年,去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新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资本大量跟进,导致打着AI旗号的产品和项目遍地开花,大量伪AI产品混杂其中。

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曾表示,目前市面上高达90%的智能音箱、机器人等,都算不上人工智能。嘉御基金创始人卫哲也一针见血指出,90%的人工智能项目都是伪AI

传统营销不适应新时代,套用AI概念成新趋势

在营销行业,AI营销的概念也越来越火爆。之所以如此,在于传统营销如今正在面临着新的问题。

在今天,90后、00后崛起,企业越来越难以理解新一代消费者是怎么做决策的,他们究竟在想什么,应该如何与之对话。信息过载时代,用户也越来越难以被打动。

日前知萌咨询机构发布的《AI赋能营销白皮书》显示,近7成广告主已经在不同的程度上采用了数字营销方式,但是无法获取用户沉淀数据、又无法预测用户下一步行动,效果模糊无法量化,而且无法实时把控效果,亟待调整优化策略。

其次是推广成本高、转化率低、广告硬、没有精准与有效的智能投放方式,这些都是广告主营销的困扰。

AI营销可能是解决传统营销人痛点的新药,也就在这个时候恰逢其时成为热门概念。

精准营销、大数据与算法优化≠AI营销

不过,若缺乏硬实力,仅仅依赖打着旗号造概念来圈市场,依然瞒不了用户最真实的直觉。

《AI赋能营销白皮书》显示,许多广告主对于AI营销存在认知上的困境,40.2%的广告主不清楚是否用过AI营销产品,27.1%的广告主明确知道自己投放过AI技术的广告,但超过一半不确定正在使用的是AI。也有51.2%的广告主对效果并不满意。

另外许多人对于AI营销的概念与理解并不到位,机器人被误认为AI成广泛印象。这反应了当下人们对AI营销的一种普遍的认知困境。

从白皮书来看,大量广告主或用户基本就把大数据与算法优化等同于AI营销,并认为AI营销就是精准营销。

而营销从业者没有认识到,掌握大数据只是AI营销的基础,AI营销背后涉及到诸多环节的技术(深度学习能力、语音、图像、人脸识别、算法、大数据等)的融合与升级,还包括了自我学习、发现、预测、建议、自动化等AI助力的环节,将技术与营销链条一体化打通之后,才能看到AI营销背后真正的能量。

12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赞助商
2018-09-06
伪概念泛滥,认知模糊,AI营销或需一场再教育
过去一年是人工智能元年,去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新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资本大量跟进,导致打着AI旗号的产品和项目遍地开花,大量伪AI产品混杂其中。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