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加速落地无人配送渐成现实

配送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机器人”混战,近年来无人车、无人配送机器人竞相亮相,其中既有阿里菜鸟、京东这样自带场景的行业巨头,也有众多初创公司跻身赛道。专家认为,依靠机器人配送物品在现实生活中已有案例可循,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无人配送行业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1月16日,YOGO Robot在上海发布YOGO Station智能配送站,这是全球首创的终端配送群体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覆盖“接收-暂存-分拣-递送-提货-反馈-退货”七大环节的无人化配送流程。

YOGO Robot创始人赵明表示,“机器人本身的价值,取决于它如何帮助整个行业降本增效。单体机器人,只能解决行业中的一环;此次发布的YOGO Station智能配送站作为一个系统,能帮助配送终端降本增效,优化全行业的服务质量。”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高速发展,调查统计显示,终端配送环节占用了配送员每单总时长的30%-40%,有极大的提升空间。然而,单体机器人只能解决行业中的一环,同时会增加前后两端与它的对接难度。

YOGO Robot正是抓住这一关键点推出YOGO Station。它通过云端、智能存储分拣柜、配送机器人和IOT设备联合运作,通过站点对接和多机协同,完成从单次配送到站点综合配送的转变,真正做到为B端降本增效。

中国在线订餐用户规模达到三亿人,2018年外卖量约6000万单/每天,保守情况下需要250-300万活跃骑手才能完成订单任务。正是有了“刚需”,不管是初创型机器人公司,还是有配送业务场景的平台型公司纷纷发力智能物流方案,使得“无人配送”有了一个可以期待的未来:无人车将外卖或包裹送到楼下,室内机器人再把它送到用户手中。

当前,阿里、京东、美团等诸多电商与物流企业正纷纷入局,不断加大无人配送的投入。互联网大公司大都从室外配送切入;YOGO等初创公司则从室内配送开始做起。后者涉及的机器人技术更复杂,也需要突破室内管理权限,如电梯改造等。

在专家看来,目前一些工业型物流机器人,比如AGV机器人、码垛机器人、分拣机器人已经开始投用。它们的使用场景相对比较标准化。服务型配送机器人是个全新赛道,大部分产品处于实验室阶段,预计未来几年将迎来快速发展。

IDC全球机器人及亚太制造业研究总监张敬兵认为,未来五年,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将继续以每年26%左右增速增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服务机器人综合智能化水平提升、实用功能的强化、用户体验的改进、以及厂商对垂直行业应用场景的潜心深耕。另外,自主移动机器人和智能协作机器人预期也将会得到更快推广应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