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晚,鼎捷数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鼎捷数智”,股票代码:300378.SZ)2025年半年度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主要财务指标保持稳健增长,经营业绩稳步提升,实现营业收入10.45亿元,同比增长4.08%;归母净利润4502.67万元,同比增长6.09%。其中,AI业务收入表现极为突出,同比跃升125.91%,AI业务持续赋能公司发展,凸显增长韧性。
伴随着数据、算法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当下产业格局正经历结构性变革。鼎捷数智凭借其多年来深厚的经验积累与对行业演进趋势的深刻洞察,不断推进AI技术产品创新,持续破局传统智能化应用边界,推动企业迈向数智生产力新阶段。
数智引领突破应用边界 AI业务潜力加速释放
从2015年提出“智能+”战略到2022年推出雅典娜数智原生底座,再到2024年品牌焕新,鼎捷数智始终走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赋能的前沿,积极拥抱AI变革,以“Data+AI”的技术理念,突破传统工业软件边界,与用户携手,持续赋能中国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助力企业AI场景落地与业务模式创新。
在“+AI”方面,鼎捷已先于行业布局,今年上半年,在研发设计类业务领域,公司发布的业内首款融入AI技术的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经多轮验证与迭代,已获近百家客户签约、数十家客户成功部署,有效带动客单价提升。
同时,公司上半年发布四大工业软件AI智能套件,该套件是鼎捷数智为解决企业在使用系统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难学、慢做、靠感觉”三大难题而创新推出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其核心逻辑是将AI智能套件融入ERP、PLM、MES、WMS四大工软产品,以一个“数智分身”,配上业务导航、指令式操作、知识问答及数据洞察等四个开箱即用的AI核心技能,实现业务自动化和业务洞察,大幅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
“AI+”方面,在企业级AI场景中,公司围绕研发、销售、采购、制造等各应用环节,推出文生设计、配方生成等AI智能体应用,AIoT指挥中心以及工业机理AI套件创新方案,并持续针对各行业领域挖掘痛点场景应用,累计进行了数十个应用的开发。目前,“AI+”应用效益显著,以AI配方智能生成为例,可帮助企业降低约15%的原材料成本,提升8%的产品合格率,切实赋能客户运营。
目前鼎捷雅典娜已沉淀了汽配、装备、电子、家电、化工等行业的可复制标杆案例,今年上半年公司A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5.91%,AI业务增长潜力加速释放。
“AI+”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场景深化持续予力数智跃迁
近日,鼎捷数智董事长兼总裁叶子祯指出:“AI的价值,不在于替代人,而在于让人从重复劳动事务中解放,并为人创造全新的生产力。这才是AI正确融入我们工作、生活的方式,我们想创建的是一个“AI+”的时代”。由此可见,“+AI”只是鼎捷通往“AI+”道路的过渡,旨在通过“+AI”加速客户向“AI+”的渗透与升级,“AI+”创新生产力才是鼎捷的终极目标。
在数智生态构建中,鼎捷不仅聚焦AI应用开发,也同时定位于“AI软基建”生态厂商。叶子祯表示,硬基建(如算力、存储)已有众多参与者,鼎捷数智做制造业企业端的AI软基建的搭建者,让企业及合作伙伴的智能体能够“注册即启动”,保持开放战略,共建共赢生态。
凭借多年的技术深耕和经验沉淀,公司前瞻性提出构建“AI软基建”的解决之道:模块化的AI能力封装,降低企业AI的应用门槛,提升落地效率,并在这一核心思想指导下,革命性构建了鼎捷雅典娜平台,其中的数据智能套件,帮助企业将行业经验沉淀成可复用的宝贵数据资产。
而在企业智能体生成套件中,Indepth AI智能体平台让企业大规模定制企业专属AI智能体成为可能,且基于MACP(制造业多智能体协议)实现多智能体协同,使智能体之间实现高效协同,提升智能体的兼容性和合作效率,加速“AI+”场景化普及与规模化复制。
目前公司已在中国台湾地区累计引入近百家AI生态伙伴,并共同沉淀电子、医药、流通等六大产业AI应用场景模板。未来,鼎捷雅典娜将助力千行百业实现生产力创新跃迁。
长江证券指出,当前国内AI处于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具有明确产品思路+能够保障投入的玩家有望引领产业变化;公司自2024年改名鼎捷数智以来,坚定拥抱AI,不断推陈出新,探索AI+落地新范式,并取得良好进展,产品能力提升带来的正向反馈有望加速商业闭环形成,看好公司AI业务成长潜力。
回顾过去,鼎捷数智作为赋能行业数智化转型的中坚力量,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深化场景落地,并基于对行业趋势的深度研判持续助力千行百业实现智能跃迁。展望未来,鼎捷数智表示将进一步加码数智技术创新投入,加速场景落地,让AI技术真正赋能于人,解放人力,助力实现更多数智创想,并为全球智能产业链发展持续输出“鼎捷方案”。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