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广州电动汽车产业峰会:新格局下的产业

这是最好的时代,国家鼓励、财政扶持,资本公平进入,企业借势发展。

这也是最具挑战的时代,政策调整,补贴下调对整个产业和市场产带来了震动;强强联合、企业结盟、上下游整合的形式越发明显。未来的竞争,将不再单纯的是技术、产品和企业的竞争,更是资源、平台、巨头之间的强者对抗。

在此背景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联合高工电动车举办了2017(第三届)广州国际电动汽车产业峰会,共同围绕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电动汽车市场格局与趋势、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电机电控国产化趋势、充电设施及商业模式、汽车轻量化材料、无人驾驶与智能化及电动汽车整车制造等焦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

会议聚焦:

  • 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与产业变革: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大调整带来的市场震动不容忽视,即将实施的双积分政策必将极大改变产业格局。
  • 竞争与合作:新势力崛起,老牌国企奋发图新,合资之门有条件放开、外资大举进军,未来几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未来竞争的核心、市场的格局等等。
  • 供应链重构: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趋势,必将对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带来巨大影响;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也为传统零部件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
  • 运营新模式:分时租赁、共享经济的的出现,国家鼓励汽车共享,未来在商用车领域正在呈现共享化趋势。未来谁抢占了终端,谁就掌握了市场先机。
  • 下一代新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出现,预示着汽车行业最终将发展如手机行业,汽车本身或不在重要,在产品身上将出现无限可能。

“中国电动行业从破局到变局的三年,而电动化显得更为深刻和彻底。”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在会上表示,汽车行业的变革主要变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汽车企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在电动车企的队伍中,转型加速的传统车企、双积分压力下的新合资车企、荷枪实弹的造车新势力构成了多方角力的局面。其中,造车新势力扮演的鲶鱼效应正在凸显,正从前期的车型开发向产品定型和市场销售推进,其带来的互联网理念和商业模式创新将对传统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新的进入者愿意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参与试错,能够起到分担试错成本、缩短试错过程、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

其次是供应链体系的重塑。

燃油车的零部件板块已经固化,而电动车则需要全新的零部件体系。如电池、电机、电控所涉及的硬件和软件,转向助力、空调等功能部件的电动化,自动驾驶涉及的感知传感元器件等,使整个零部件的范畴大大扩展,很多领域技术依然存在空白,国外技术壁垒尚未形成。

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是国内在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企业分散化、技术空心化的现状。比如,在电机领域,国内产品搭载在整车之上的有120家左右,但其中近100家在技术上都没有储备。在动力电池领域,虽然已经出现了几个国际化龙头企业,但分散的产业格局依然不容乐观。中国电动汽车要壮大,核心零部件必须先要崛起。

第三是对出行方式的颠覆。

互联网在中国十几年的发展,衣食住行里的“衣食住”都被互联网改变了,但出行还是传统的,甚至变得越来越困难。“电动车+互联网+自动驾驶”的未来出行模式,有望缓解、甚至破解出行难题。共享单车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实践,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的成熟和升级,尤其是自动驾驶真正实现产品化,汽车共享就会从梦想变为现实,进一步释放电动车造福社会的潜能。

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变革中,中国能成为全球的“风暴眼”,核心驱动力就在于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持续的财政补贴、双积分政策落地、燃油车禁售时间表的酝酿等等,意味着国家开始用市场的方式来行使政策意图。来自市场的数据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幅从前年的3.4倍到去年的53%,再到今年1-10月的45%,虽然增速仍远高于汽车市场整体增速,但增幅逐步回落的趋势十分明显。政策导向和市场数据都在警示我们,新能源车的竞争已经开始从对政策的响应速度转向产品性价比、核心技术以及服务理念创新等方面的竞争上来。未来,市场将是塑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的决定性力量。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已成为最大的生产和销售市场。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50万辆,累计推广超过100万辆,占全球50%。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上涨了三成以上。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提速,国家有关部门正拟起草有关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吴卫强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第一、从新起点出发。第二、坚持战略方向。第三、创新发展路径。”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