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委六项措施促汽车消费 汽车下乡政策出台

1月2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部委发布《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 (2019 年) 》,方案制定六大措施促进汽车消费,分别从升级换代、结构优化、区域特征三个维度鼓励汽车消费。

事实上,今年1月7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2019年将制定出台促进汽车、家电等热点产品消费的措施。方案的正式落地也意味着在政策层面有据可依。

“支持居民合理消费、绿色消费、升级消费。汽车已经从城市进入乡村,现在也在考虑制定这个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的消费。” 宁吉喆此前曾透露了发改委此次改革的新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推出的六大措施,第三条就明确,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农村居民 报废三轮汽车,购买 3.5 吨及以下货车或者 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给予适当补贴,带动农村汽车消费。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遭遇“滑铁卢”,同比下滑2.6%的数据也是近三十年来的首次。但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又存在巨大的差距。根据有关方面的测算,2018年我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是170辆左右,距离主要发达国家保有量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比如美国的千人保有量大概是在800辆左右,欧洲、日本大概在500-600辆左右。

有观点认为,“汽车下乡”利好政策的推出,将有效缓解汽车市场的压力。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向新浪汽车表示,政策导向将很大程度决定2019年汽车市场的走势,而汽车下乡政策就有利于销量的增长。

而此次发改委推进“汽车下乡”早有前车之鉴,10年前国务院为振兴车市,就曾发布了《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 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就包括“汽车下乡”,以此拉动消费带动生产。其中,当时出台的汽车下乡政策对购买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以及将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报废换购轻型载货车的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该政策出台后明显拉动了汽车市场销量的增长。让我国跃居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汽车共生产1379.10万辆,销售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0%和46.15%。09年汽车产销的大幅增长,使得中国首次正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车市场。

除了有序推进“汽车下乡”这一区域性政策。方案中还着重提出了面对存量市场的优化方案。其中第一条、第五条、第六条明确有序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加快繁荣二手车市场、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机动车管理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主要有利于一二级城市的消费升级,高端市场和细分高性能汽车产品有更多机会。

而在近几年持续火爆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方面,方案提出将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构。坚持扶优扶强的导向, 将更多补贴用于支持综合性能先进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鼓励发展高技术水平新能源汽车。这也意味着高端、高性能的电动车将得到政策的倾斜。

此次方案的出台能从多大层面缓解汽车市场压力还不得而知,但有业内人事向新浪汽车表示,我们不应该从一年的得失来评价,更应该把目光放的长远一些。“方案”有助于解决中国汽车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以下为《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 (2019 年) 》全文

  (一)有序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按规定放开报废汽车“五 大总成”再制造再利用。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托市场交易平台,对报 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同时购买新车的车主,给予适当补助。 对淘汰更新老旧柴油货车、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等大气污染治理措 施成效显著的地方,中央财政在安排相关资金时予以适当倾斜支 持。

  (二)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构。坚持扶优扶强的导向, 将更多补贴用于支持综合性能先进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鼓励发展高 技术水平新能源汽车。落实新能源货车差别化通行管理政策,提供 通行便利,扩大通行范围。

  (三)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农村居民 报废三轮汽车,购买 3.5 吨及以下货车或者 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给予适当补贴,带动农村汽车消费。

  (四)稳步推进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范围。在评估河北、辽宁、 河南、云南、湖北、新疆 6 省区放开皮卡车进城限制试点政策效果 基础上,稳妥有序扩大皮卡车进城限制范围。

  (五)加快繁荣二手车市场。进一步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 政策,严防限迁政策出现回潮。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二手车,落 实适用销售旧货的增值税政策,依照 3%征收率减按 2%征收增值 税。

  (六)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机动车管理措施。已实施汽车限购 政策的地方,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优化机动车限购管理措施,有 条件的地方可适度盘活历年废弃的购车指标,更好满足居民汽车消 费需求。

(责编:林嘉兴)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