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了半天是空欢喜一场?汽车刺激政策强度不及预期

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汽车下乡”政策以一种另类的方式落地。1月29日,发改委、工信部、民政部、财政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印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在该方案中与其汽车相关的有以下6条,是“稳消费”中,最关键的一条。

关于汽车消费的政策比较多,被放在该文件的第一条中,具体来看又分为6点:1、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2、继续推出新能源汽车补助和鼓励政策;3、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即汽车下乡);4、稳步推进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范围;5、加快繁荣二手车市场;6、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机动车管理措施。汽车是当天发布的稳消费政策中,类目最多,最为详细的产业。

这次的政策有不少亮点。除了汽车下乡,还有比如皮卡进城的放松,以及限购城市的政策放松迹象。在上述的第六条中,十部委明确提出了“对已实施汽车限购 政策的地方,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优化机动车限购管理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度盘活历年废弃的购车指标,更好满足居民汽车消 费需求。”这是今年政策的两个新增变化点。

特别是限购城市的政策鼓励放松,是前所未有的。不过,此前也已经有城市率先实施。比如深圳市宣布其混动、电动小汽车的增量指标无额度限制,可直接申请。个人名下只有一辆小汽车时,还可以申请一辆纯电动小汽车指标。这是否意味着在北京、上海这类城市,未来的限购城市将会有所改变?不过,这仍然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态度和政策。

虽然有亮点,但这次的刺激政策明显是不及预期的。从2018年年中就开始有传言要出台汽车刺激政策,从舆论的普遍预期来看,是预测会出台类似2009年的汽车下乡政策和此后2015年的免购置税政策。但这一次“稳消费”的政策中,虽然还是“汽车下乡”,但并没有当年的强度。

我们先看2009年和2015年的政策。其中,2009年版的“汽车下乡”政策是:在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凡是购买了1.3L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或者是将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报废换购的载货车,国家都会有一次性财政补贴。而2015年购置税减免则是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

需要注意的是,在前两次的刺激政策中,都是有中央财政安排资金,而此次则是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农村居民报废三轮汽车,购买 3.5吨及以下货车或者 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给予适当补贴,带动农村汽车消费。”所谓的“有条件的地方”,则是指地方政府自己把握政策,当然资金也是来自于地方政府。

中金分析师奉伟的解释比较贴切,他说,“有条件的地方”理解成有钱的地方政府,我感觉再贴切不过了。上面出政策希望刺激车市,但是呢,财政拿不出这么多补贴钱,你们地方财政有钱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政策明显是低于预期的,因而这一次的政策谈不上“刺激”,只是“鼓励”,具体实施的效果肯定远低于前两次。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刺激政策本身的边际效应在减少。200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在1000万左右,而如今已经到3000万。尽管千人保有量仍然比较少,但整体基数已经相当巨大。其次,经济观察报在1月29日的报道中也有提及,2018年车市的下滑有三个原因:

第一、刺激政策的后遗症。面对这个原因,不能用刺激政策弥补上一轮刺激政策留下的病。第二,底层消费乏力。去年的销售数据显示,10万元以下的产品下滑非常严重,这说明这次政策希望拉动的部分是缺乏消费动力的,没有较大力度的补贴,可能消费不明显。第三是中国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到了一个需要调整的时候了。28年连续高速增长,一有下滑就刺激,这造就了一个畸形的中国汽车工业。而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要调整的时候。

中国汽车工业要从大到强,需要跳出不断“打鸡血”的市场。从经济学上来说,对汽车消费的刺激源自于凯恩斯主义,后者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实际上,经济危机本身就是调整的一种方式,它加速行业的淘汰和更新,并加快行业的恢复。中国汽车行业需要鼓励政策,但并不是短期的刺激,从整体来看,中国汽车消费的税费还是比较高,如果能将节能减排和减轻普通家庭的消费负担相结合,那么汽车消费仍然有巨大潜力待发掘。

(责编:牛建峰)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