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lodyne在华撤退 国产激光雷达春天将至?

转自亿欧汽车

图片来自“Unsplash”

激光雷达元老Velodyne中国区无奈裁员。

根据虎嗅等媒体报道,Velodyne中国区正在进行裁员,亚太区办公室仅保留大客户、渠道以及技术支持相关的部分岗位,员工将从20人左右裁减至10人。

出于种种原因,Velodyne在中国乃至亚太的业务正在收缩。这对技术相近、价格更低的国产激光雷达而言,或许是一个好消息。

2016年,作为激光雷达领域的领头羊,Velodyne在北京成立亚太区办公室。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8月,Velodyne获由福特汽车与百度联合注资的1.5亿美金战略融资,三方围绕无人驾驶展开全方位合作。

在当时自动驾驶蓝海与资本风口,Velodyne的16线、32线、64线等激光雷达产品在自动驾驶具备相当的竞争力。业内为数不多的激光雷达研发和生产厂商中,Velodyn的激光雷达产品以量产经验、功能齐全、稳定性较好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其开发的LiDAR传感器受谷歌等公司追捧。

自动驾驶行业从爆发增长到行至拐点的三年间,大量激光雷达研发团队迅速崛起并蓄势发力。市场竞争激烈,这也是Velodyne呈现败退局面的原因之一。

从自动驾驶全球发展大环境来看,存在法规监管与全球统一标准的缺失的问题,自动驾驶领域发展前景不确定,商业模式尚不明朗,加之主机厂面临车市凛冬降本增效的巨大压力,自动驾驶研发不得不“减速慢行”。

经过一轮爆发,资本投入从蜂拥而上转变为趋于理性和冷静。

外部综合不利影响波及自动驾驶上游供应商,激光雷达研发制造被寒冬“冰冻”在预料之中。

随着自动驾驶领域对激光雷达需求提升,国产激光雷达初创研发团队迅速崛起,部分不乏融资和估值均位于前列、产品力不逊色于Velodyne的企业,其产品价格更友好,亦具备本土化的售后服务优势。

如此,自动驾驶公司与主机厂更青睐国产激光雷达研发公司的产品。不仅抢夺Velodyne在华的饭碗,中国激光雷达自主品牌也开始在国际市场逐步蚕食Velodyne的份额,如Cruise、Nuro、Zoox等美国本土公司也开始采用中国企业的激光雷达产品。与此同时,使用Velodyne激光雷达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自动驾驶公司与主机厂数量大幅下降。

抛开外部因素,Velodyne的自身问题是导致其败北中国市场的致命原因。技术缺陷显著,只提供硬件能力并不提供算法能力,而技术与资源的整合正是国产自主品牌的优势。

Velodyne忽视了周到细致的服务对于稳固市场的重要作用,并未主动迎合中国自动驾驶公司的商业需求,结局可想而知。据悉,大批量采购才能提供全流程服务,激光雷达的售后服务需要返厂,Velodyne在华售前售后服务过于生硬是其挫败的一大原因。

从管理上看,缺乏标准化管理,过去Velodyne采用的多家代理模式,相较于直销模式,价格高企且标价混乱,相较于国产激光雷达,价格劣势明显。

Velodyne裁撤中国区员工实属无奈之举,以来之不易的Velodyne市占率拱手让人为代价,降低运营成本压力,过去的激光雷达龙头陷入窘境。随着技术迭代,研发性能更强、价格更低廉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指日可待,资本的注入与输血也将加速推进大规模商业化量产的到来。

(本文来自于亿欧汽车)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