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变化将成车市主旋律

从上半年的市场颓势令多数汽车厂商措手不及,到四季度增速反转,今年中国车市的变化让人瞠目结舌。

尽管年终的销量数据尚未出炉,但从前11个月来看,中国车市正在走出低谷。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下半年政策的推动以及市场的变化让大部分车企松了一口气,车市调整已势在必行,未来结构的变化将成为主旋律。

车市收官增速逆转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月,国内汽车销量相比10月有更大幅度增长,产 销同比增长17.74%和19.99%。其中乘用车产销同比增长21.55%、23.74%。1-11月,我国汽车销量为2178.66万辆,同比增长 3.34%。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2015年全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幅将维持在3%,尽管政策给力,但去年12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基数较高,这就决定了今年12月的汽车产销数字同比增长不会太明显,全年增长率在3%的可能性比较大。”

事实上,中国车市在今年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变化。今年初,中汽协发布去年产销数据的时候就曾提到,今年我国汽车 增速将与我国GDP增速基本一致,约为7%。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调整的加剧,汽车增量阶段性低潮成为现阶段中国汽车市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年中,中汽 协将市场增速预测调整至3%。但下半年车市销量的下滑并未停止,1-9月,我国汽车销量累计增长率仅为0.3%,勉强维持正增长。

今年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L及以 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这种政策的推动终于让连续9个月的车市惊险下滑局面得到缓解。今年10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 7.06%、11.79%,其中乘用车产销同比增长8.06%、13.34%。

自主品牌份额提升

与车市整体低迷不同,在经历了去年市场份额12个月连降的自主品牌,今年迎来了春天。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今 年前11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达767.83万辆,同比增长14.1%;市场份额占比达41.1%,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除日系车外,其他外资品 牌市场份额整体均呈下滑态势,自主品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抢占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

值得关注的是,提升的不仅仅是市场份额,今年绝大多数自主品牌车企都能顺利完成年销量目标,而合资品牌车企则大部分难以完成。今年前11个月,长安、吉利、江淮三家自主品牌车企已提前完成年度销量目标。

据悉,自主品牌车企今年普遍加大在SUV市场的布局,这也是自主品牌乘用车崛起的强劲动力。以国内SUV龙头 长城汽车为例,11月乘用车销量达9万辆,同比增长20.7%,环比增长12.1%。其中,SUV销量达7.4万辆,同比增长25.2%。特别是经典 SUV车型哈弗H6,11月销量一举突破4万辆大关,同比增速高达30%。

业内专家表示,自主品牌历经多年的发展磨砺,在研发、车型设计、造车质量与服务等多个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加之其较好的性价比,未来自主品牌将赢得更多认可。

双轮驱动格局形成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车市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轿车市场开始出现连续的销量下滑;SUV整体逆市增长;MPV增速开始逐渐回落;而新能源汽车则迎来爆发期。处于格局变化中的车企,也在今年开始产业结构调整,产品重心逐渐向SUV和新能源汽车产品转移。

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SUV车型持续热销,1-11月乘用车累计销售1868.13万辆,同比增长 5.89%,其中SUV销售542.24万辆,同比增长51.12%。毫无疑问,国内SUV这一细分市场火爆依旧。无论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甚至包括进 口车在内,均在大量投放SUV产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SUV驱动整体市场增长,将是企业结构转变的一个真实写照。

与此同时,各企业纷纷加码新能源车以拉低企业的平均油耗。仅在今年,就有上汽、长城、长安等多个自主品牌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用于加码新能源汽车。

今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0.69万辆,同比增长3倍。中汽协预测,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22万辆,有望登上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位置。

汽车业知名分析师张志勇认为,虽然新能源车在推广普及上仍存诸多掣肘,但在政策的推动和车企的积极配合下,新能源车市场化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未来,新能源车市场仍将成为车市的主要驱动力。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