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高管纵谈中国品牌

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255.3万辆,同比增长11.1%,市场份额为45%,提高了1.8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轿车销量56万辆,同比下降21.2%,市场份额为19.9%,下降了3个百分点。

可以说,中国品牌经历了曾经的八面围剿、艰难困顿,现在进入到一个理性发展的精品时代。各企业最近几年都在技术研发上大量投入,加上多年的合资经验积累、对产品和品质的深入理解,下一个十年,中国品牌将进入一个“优胜劣汰”、“战略反攻”的奋斗历程。

4月26日下午,在中国汽车论坛“中国品牌汽车的新高度、新挑战、新思路”之分论坛上,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CEO兼总裁安聪慧、北 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以及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围绕中国品牌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创新与分享、产品品质与产略,畅所欲言,深入讨论。

朱华荣:

发展中国品牌

汽车人要冷静并坚定信心

中国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竞争力变弱是很多汽车人关注的焦点。虽然长安汽车这两年一路领跑中国品牌发展,但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也把中国品牌的隐 忧看在眼里:中国品牌现在真正占有的细分市场是在10万元以下的领域,且集中在8万、9万元的市场,真正到达10万元的不到10%。

“这说明,我们没有进入到主流市场,就像参加马拉松比赛一样,我也得了个冠军,但是跑的是5公里,和‘全马’还差得很远。一旦行业出现低速增长,或在某一 时段竞争激烈的时候,中国品牌的竞争力就迅速下降。”朱华荣认为,“这几年,无论是行业也好,还是我们的政府也好,或者在用户层面也好,都对中国品牌的发 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我们汽车人要更多一些冷静。”

他对中国品牌发展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坚定信心。他认为,无论是市场刚需,还是中国品牌的成长,尤其是近两年一大批中国品牌企业,对产品的开发、技术的掌握,包括如何利用全球的资源等方面进步都非常大,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要坚定信心。

第二,要持之以恒,持续做好产品、做好服务,一定要和世界一流的产品在性价比、造型和用户体验方面做到一致甚至更好。

第三,要同心同德或者齐心协力。朱华荣表示,中国品牌彼此不是真正的竞争对手,而是同行的伴侣。真正竞争对手是世界一流的大咖,汽车是一个全球竞争的产 业,不是说在中国做老大就可以高枕无忧。中国品牌现在所拥有的资源,不到世界一流品牌的10%。中国品牌要合作,不要对立。

此外,朱华荣还呼吁,广大用户应该相信中国品牌,中国品牌汽车有足够的能力和水平,以及产品质量,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

安聪慧:

中国品牌造车容易

造好车不易

在中国品牌轿车不景气的情况下,吉利旗下帝豪、博瑞两款在细分市场取得不错成绩的车型引人注目。这源自吉利汽车的精品战略。

在刚刚过去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吉利汽车宣布全面迈进“精品车3.0时代”。吉利集团总裁兼CEO安聪慧在当天召开的论坛上感慨道:“中国品牌车企,造车是 容易的,但造出一款好车是不容易的。什么叫好车?就是所出产品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一个标杆,而作为标杆最重要的则是产品品质。

“我们有时候真的要冷静。事实上,很多以往的经验和教训都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汽车产业从欧洲到美国,从日本到韩国,想要在全球有竞争力,一定首先突破了品 质关,所以我们要更加冷静,要务实,少一点浮躁。”安聪慧说,“汽车工业是一场马拉松,中国市场能够造一辆车,但怎么样造一辆好车,怎么样按照体系和标准 流程开发出来一款车,这个更难、更重要。”

吉利现在也正在这方面努力实践,在上海、哥德堡、巴塞罗那和加利福尼亚设立四个设计中心、四个研发中心,有将近一万的研发和设计人员,全面投入研发,打造精品3.0时代产品标签。

与朱华荣一样,安聪慧也关注到了中国品牌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前段时间我们和长安汽车联合了关于油电混合方面的合作,另外我们也在积极探讨,在采购方面及 其他的平台方面的一些合作。”他说,“我们自主品牌的竞争对手不是我们自己,而是那些外国品牌。我们很好联合起来,相互支持和帮助,相信中国汽车品牌会一 天比一天做得好。核心一点,中国品牌要想发展,首先要解决品质这一块,要坚持正向的开发,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只要品质关突破了,其他方面都能得到解 决。”

徐和谊:

借经济转型

开创新新路

“目前中国日益增长的市场规模与日益凸现的经济地位不相协调。特别是在乘用车领域,有近60%多的市场份额仍被合资品牌占据。中国品牌还没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十三五’对中国品牌汽车来说可能是实现赶超的最后机遇。”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说。

徐和谊判断,“十三五”是一个分水岭,传统的发展思路将越走越窄,依靠传统打法,实施跟随战术只能让中国品牌成为永远的跟随者,我们的汽车强国梦将化为泡影。

“实践也已充分证明,如果没有真正的创新能力作后盾,任何巨头,即使在规模上已经是庞然大物,也有可能轰然倒塌,不堪一击。”徐和谊说。

徐和谊认为,创新需要有方向的指引,目前我们要借助经济转型的动能,从供给侧改革出发,依靠创新供给来开辟一条新路:“中国品牌真正的问题是有效供给不 足,这才是当前汽车产业问题的实质。要在创新供给上有所作为,我们汽车行业就需要认真做好加减法,以不断升级的新供给来带动和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传统 汽车要做减法,严控产能,把需求不足的产品和产能减下来;而新能源智能化汽车要做加法,必须加大力度发展。”

具体到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做加法的重点是产品 服务。他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不能把精力仅放在“传统车身上来搭载新能源动力”的发展模式上,更要像以特 斯拉为首的这些互联网企业学习,以新能源动力为突破口,通过以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网络化集于一身的迭代产品和全新的商业模式、汽车生态来改变全球汽 车产业思维方式,把握住真正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作为车企,我们必须利用好一切有利条件,加强与供应商企业、互联网企业的联系,通过搭建众创、众筹、众包等合作平台,来打破原有的自我封闭的创新体系。”徐和谊说。

徐和谊还指出,中国品牌企业想要成为世界级汽车企业,还必须走国际化之路,“我们要以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要借助国家的影响力加快海外市场 的开拓步伐,打造全球化产业链条及发展平台,进军海外的主流市场,并通过精耕细作和重点突破,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转变,借力打力来提升我们中国品牌的影响 力。”

在强调创新的同时,徐和谊还提到,必须要着力打造中国品牌的工匠精神,“尤其在资源日益匮乏的后成长时代,我们必须锻造出具有中国品牌特质这种坚韧、执著、专注、极致的中国工匠精神,这将是中国品牌崛起的必经之路和精神支撑。”

李斌:

我们不是门口的野蛮人

而是自己人

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互联冲击传统汽车的时代,中国品牌汽车的机遇可能留着那些新进入者。李斌和他的蔚来汽车便是其中的一个。李斌在数个场合都表示过,他不是“门口的野蛮人”,也没想过颠覆传统汽车行业,而是“自己人”。

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兵,李斌认为,蔚来汽车的机会在两头,前头的研发设计和后头的用户体验,而在“在制造这件事情上,我们从一开始想得比较清楚,希望能和现有的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

具体来讲,首先是在先进技术方面的共享,“将来的汽车在智能化、电动化和联网这方面会成为焦点,包括谷歌、百度、腾讯、阿里等都在做这样的布局,我们在这方面也有非常大的投入,大家可以共享研发的成本,共享我们规模化的优势。

其次是创新供应链方面的共享,类似于在碳纤维等与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相关的创新供应链方面,大家应该去充分共享。“虽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总体数字还不错,但每一款车的单车销量规模并不大,几百款车分这个市场,从长期来讲是难以维系的。”李斌说。

再次,是在先进制造方面的共享。毕竟电动汽车的制造工艺与流程有别于传统汽车,这里面有很多的投入,是一家来投,还是几家联合来投,也是大家需要思考的东西。

“我希望中国品牌在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能力联合起来,能够从开始规划好这个路径,规划好融合共赢的路径,真正有能力去参与全球的竞争。”李斌说。

吴松:

中国品牌的时代将到来

与徐和谊一样,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也认为,供给侧改革会对汽车产业带来思考。

“我理解的供给侧改革实际上就四点,第一,做出优秀的产品,一定要和外资品牌相当,甚至超过它;第二,提高生产效率;第三,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影响和伤害;第四,要实现供应链、主机厂、经销商,还有企业和员工共享。”吴松说。

吴松也感慨,造一台车容易,造出一台顾客喜欢的车极其艰难。“汽车一般有三个要素,颜值要好,品质要好,成本要控制。‘十三五’广汽将会举全集团之力发展 自主品牌,实现中国品牌跨越式发展。在今后5年之内将会推出20款主流车型,新能源方面也有多款车型。”吴松说。

吴松认为,未来不管是新能源车也好还是传统车也好,中国汽车市场应该到了中国品牌的时代——主要领导人纷纷带头乘坐国产品牌,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年轻人也更 加追求车的真实价值和性价比,许多中国品牌的产品品质已经高于合资品牌,而且数据也证明,去年中国品牌整个在增长,今年还在增长。

“即使轿车弱一点也不是坏事,因为在这个环境下,中国品牌确实得到了发展,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我相信在未来占据中国市场主流的肯定是中国品牌;5~10年之内,中国出一到三个世界级品牌完全有可能。”吴松说。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5-16
车企高管纵谈中国品牌
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255 3万辆,同比增长11 1%,市场份额为45%,提高了1 8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轿车销量56万辆,同比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