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治霾降污”这一热词将“新能源汽车”推上了新的高度。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科技部等十部委日前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更是明确要求“鼓励绿色产品消费,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种种政策力挺下,除汽车企业不断加码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外,非汽车行业资本也正不断地加速进入。
7日,仍在停牌中的格力电器(000651)公告称,拟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标的为年产纯电动客车3.3万辆,纯电动SUV乘用车10万辆的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银隆新能源”)。这意味着继手机后,格力电器将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同日,地处山东滨州的渤海活塞(600960)亦公告称,拟以自筹资金5.32亿元认购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新能源”)新增注册资本2.08亿元,以开拓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业务。
蜂拥
因雾霾而热度不断提升的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助力下,正吸引着各路资本蜂拥而至。这其中也包括电器行业明星企业格力电器。
2月22日起停牌的格力电器,在本月7日的继续停牌公告中透露,拟发行股份购买主营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技术研发的银隆新能源。
此番被格力电器“看上”,凭借的正是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骄人成绩。2015年,银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销售订单7000辆,产值金额达百亿元。其中,完成生产纯电动客车3189辆,纯电动客车年销量全国排行第七位。
在2012年至2013年期间,银隆新能源先后成功收购珠海广通汽车、石家庄中博汽车等汽车制造企业,产业涉及汽车制造、锂电池、锂离子材料、电源管理系统、储能等众多领域,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截至2015年底,公司具备了年产纯电动客车3.3万辆,运动型多功能电动车10万辆,电池6.2亿安时,钛酸锂电池原材料5000吨,储能800MW(兆瓦)的生产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银隆新能源分别于2015年6月、2016年2月进行了两轮融资,融资额达数十亿元,中信证券、华融资产、东方资产、阳光保险等均是其主要股东。同时,银隆新能源旗下还控股一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由此可见,继涉足智能手机后,董明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在谋划一盘很大的棋。
同样,刚刚发布定增收购方案的渤海活塞,也火速跻身此轮热潮。其于7日发布增资方案称,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迅速发展及进步,为业务发展需要,北汽新能源拟增加12亿元注册资本。其中,公司拟以自筹资金5.32亿元认购北汽新能源新增注册资本2.08亿元。增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北汽新能源6.50%股权(最终认购股数和所占比例以北汽新能源股东名册记录为准)。
公告显示,北汽新能源由北汽集团投资设立,主营装配新能源汽车动力模块,筹备新能源汽车整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项目等,是目前国内纯电动汽车技术能力最强、产品线最丰富、示范应用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渤海活塞控股股东北汽集团持股比例为60%,为北汽新能源控股股东。
对此,渤海活塞表示,北汽新能源目前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通过增资北汽新能源,有利于公司开拓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业务,对实现公司的战略发展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本次增资有利于北汽新能源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为迎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做好充足的资金准备。”
可观
各路资本加速涌入的原因,是在民众需求及政策推动的共同助力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升温。
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61万辆,同比增长144%。虽然环比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同比依旧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7952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4887辆,同比增长115%;纯电动商用车生产2422辆,同比增长80%。
上述《意见》也明确要求完善绿色采购制度,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要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比例不低于10%。2016年,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总量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达到30%以上,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新能源汽车类上市公司在2015年,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其中,亿纬锂能(300014)净利同比增长79.61%,万向钱潮(000559)净利同比增长10.29%。发布业绩预告的其他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中,逾八成实现业绩同比增长。比亚迪(002594)更是预计增长557%。
对此,资深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表示,非汽车行业资本的进入,对急需资本投入的研发领域有刺激作用,能加速相关技术的突破。不过,如果这些资本抱着短期的趋利目的进入,并非健康。“要长期对关键技术投入资本,对整个行业发展才是健康的。短期趋利的外来资本,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只能带来一阵燥热。”
- 广汽零部件子公司诉哪吒汽车合同纠纷案开庭在即,新能源供应链博弈再升级
- 小米SU7 Ultra风波持续发酵:数百车主要求退车,品牌面临严峻考验
- 奇瑞高管评吉利新车:“烂车” 鉴定完毕?行业言论风波引关注
- 透视全球车企财报:为何中国车企活得更稳?
- 特斯拉预制式超级充电站技术“出海”,加速全球充电网络布局
- 比亚迪见证海狮07EV车主赵心童夺冠,全球销冠品牌再添星光
- 文远知行与Uber深化合作,加速Robotaxi全球化布局
- 保时捷在华销量遭遇“滑铁卢”:2025年Q1交付量不足万辆,同比暴跌42%
- 2025比亚迪美洲商务大会在浙江嵊州举办 20多国嘉宾点赞比亚迪科技实力
- 比亚迪持续打击黑公关,一造谣者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