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炮轰中国新能源车政策:一点也不环保

在今年1月份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16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透露,2009年-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达到49.7万辆,这表明我国接近完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到的“到2012年时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的阶段性目标。

面对下一个“到2020年时产能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的最终目标,政策制定者虽倍感压力、但也是乐见其成。但关于我国将新能源汽车限定在“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由此制定的补贴政策争议不断,关于“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是否真能达到“节能减排”作用的争论却也是从未停息。

近日,日本汽车技术专家、马自达创驰蓝天技术之父人见光夫再次向电动汽车开炮,“如果按照现在的发电方式进行计算,(从CO2减排的角度)电动汽车几乎没有意义”。他通过长达50页PPT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现有的发电方法不改变的前提下,将内燃机的实际油耗改善大约25%,CO2排放量就能达到与电动汽车相同水准。

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徐向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是从节能减排角度出发,有关部门最好不要限定技术路线,尤其现在针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标准按照续航里程并不科学,实际上以耗电量作为国家补贴标准较为恰当。

人见光夫同样对各国汽车产业政策中以“排放量交税”的方式不满:“大排量高税金这种税制是低成本油耗改善及Nox削减的大障碍”。他认为,应该在汽车燃油上涨价,政府增加燃料税,自然个人就会选择燃油性能好的车,企业也会朝着这方面努力。

人见光夫话有所指,实则还是对各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不满。“至今还拿陈腐表现极差的测试油耗对比本身就是错误,内燃机的实际油耗完全可以达到与电能消耗同水准,推广电动汽车就需要降低发电时的二氧化碳排放,所需社会成本的性价比怎样呢?”

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汪云青认为,我国推广新能源车,并不完全是从减排和经济角度出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考量,就是可持续性,我国汽车发展路径的主线是“内燃机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车”。

而我国政府在制定《规划》时并没有给出一个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相当夸张的数据。

发电方式不变

电动汽车解决不了污染问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5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售331092辆,毫无争议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在科技部部长万钢肯定我国近年来取得新能源汽车发展成绩的同时,国内车企们也纷纷发布2016年及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比亚迪甚至提出未来三年的目标是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每年翻一倍,上汽则宣布将在未来五年累计投入200亿元,投放30款以上全新产品,以保持自己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优势。

从大力发展和推动电动车之时,业内人士对于国内不少车企忽视传统汽车技术创新的批评就没有中断过。当跨国汽车公司在发动机技术、轻量化技术、智能技术等传统汽车上都有突破性进步时,国内车企在这些方面却相形见绌,似乎差距在扩大。国内车企当真寄希望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的梦想?

“国内电动汽车都是在传统车型上改,加上电池,车身发生变化,悬架和转向都要重新调校,车的性能肯定不行,现在市面上卖的电动汽车感觉不好,底盘没有按照电动汽车逻辑来设计,悬架参数都是要有变化的,”徐向阳对此表示忧虑,看看宝马i3、特斯拉电动汽车体现出来的技术实力。

人见光夫甚至对于各国发展电动汽车政策方向不屑一顾,“如果按照现在的发电方式进行计算,(从CO2减排的角度)电动汽车几乎没有意义”,“在发电方面中国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尽量削减二氧化碳的排量,如果没有什么对策的话,二氧化碳的排量一定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而且即使做了这些电动汽车,顾客也不会购买”。

人见光夫以数据说话,根据德国ADAC的实际测试结果,搭载2.0升创驰蓝天发动机的MAZDA 3的实际工况油耗为每百公里5.2升,“从油井到车轮”的全程CO2排放水平是14.8kg/100km,而同级电动车实际工况下平均一百公里电耗是21.2kWh,按照0.5kg CO2/kwh的世界平均发电时CO2排放水平折算,该车“从油井到车轮”的CO2排放水平为10.6kg/100km,再考虑到锂离子电池的生命周期,实际CO2排放水平应为11.6kg/100km;如果按照日本现在的发电方式进行计算,电动汽车几乎没有意义,与2011年福岛地震前相比,2015年发电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大约15%,所以只要改善内燃机就可以轻松超越电动汽车。

根据人见光夫提供的世界各国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对比表,中国仅次于印度,0.77kg.co2/kwh,以火力发电为主的中国电动汽车实际产生的排放可能还高于汽油车。人见光夫认为,在现在的发电方法不改变的前提下,将内燃机的实际油耗改善大约25%,就可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电动汽车同水准。

要想节能减排

可提高燃料税

假设当前不发展电动汽车,内燃机又有多少提升空间呢?人见光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为了对应欧洲2020年95g左右的排放法规,我们会在2020年实现大约改善30%燃油效率。通过停缸、可变气门升程、米勒循环、可变压缩比、稀薄燃烧等技术的应用,第二代创驰蓝天发动机将实现20%以上的燃效提升,第三代创驰蓝天发动机的燃效更将实现在现有发动机基础上30%以上的提升”。

根据当前汽车工业发展情况,他认为,到2020年基础发动机(内燃机)仍是主流,iSTOP智能怠速停止系统、能量再生、油电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或有所增长,但幅度都不会太大,特别是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使用范围依然有限。

假设不考虑排放问题,单纯从消费角度买电动汽车是否划算呢?他表示,按照德国的电费与汽油价格比较:C级电动汽车的实际电耗是21.2KWh/100km,实际使用成本是6.18欧元,而2015年汽油价格是1.28欧元/L,C级创驰蓝天发动机汽车的实际油耗是5.2L/100km,实际使用成本是6.66欧元,二者相差不大,“目前电动汽车还很少就已经是这种状态,如果绿色发电税增加的话,油/电费用就会换位,使用PHEV的人们还会充电吗?”

要想真正达到节能减排作用,又该如何做呢?“现在世界各国采用的办法都是增加税金,但我希望不是在税金上采取对策,而应该在燃料上采取对策,让燃料涨价,在燃料上加税金,比如对汽油加汽油税之类的,这样大家就会去买真正的燃油性能比较好的车”,人见光夫告诉记者。

徐向阳认为,我国各项补贴政策就是为了节能减排,油耗低、碳排放低,耗电低就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过去汽油车理论上排量越低排放越少,现在要修正政策,还是回到本位上去,不要以排量为标准,应该以油耗为标准。

国家补贴

应支持汽车技术进步

人见光夫也承认,考虑到可以用再生能源来发电,即使考虑全程碳排放,内燃机汽车也是无法和电动车相提并论的。当前,我国也正在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火力发电,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多种发电形式。根据2015年国电电力数据,火电企业发电量同比下降10.12%,水电企业和风电企业发电量都呈现两位数增长。

根据《规划》,拟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业界人士普遍预测,到2020年中国汽车产能将达4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届时也仅占比5%。但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能否跟得上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张的步伐呢?

面对仍占据绝对市场的传统汽车市场,我国政府又如何指导其发展的呢?根据《规划》,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100KM,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100KM以下。从2015年到2020年,工信部为当年生产乘用车设立的平均油耗目标分别为一百公里6.9升、6.7升、6.4升、6升、5.5升和5升。另外,传统汽车排量越大缴税越多,有关部门针对1.6L以下车型实施为期一年两个月的购置税减半政策。

对此,人见光夫认为,大排量高税金这种税制是低成本油耗改善及Nox削减的大障碍,“出现新环境技术时,不要用测试模式油耗来推算效果,而是要考虑实现环境改善时的状态,应该检证该技术是否切实可行”。

徐向阳也认为,国家的补贴政策应该是支持技术进步的,2016年燃油限值是6.7L,假如设定低于油耗6.9L20%或30%的车型给予优惠补贴政策,不管是汽油车还是油电混动车,政府不要管技术路线。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