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小资产撬动大增长,率先实现赴港IPO

嘀嗒出行在今年的10月8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踩下了赴港上市的油门,有望成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嘀嗒出行一旦成功上市,资本将会更加充裕,对于嘀嗒出行以后的发展将会是一大助力。同时,嘀嗒出行认为移动出行的野蛮生长期已经成为过去时,要想让移动出行发展的更好,就要远离烧钱换规模和市场份额的怪圈,并最终依靠企业的自驱式增长。滴滴推出的“花小猪”就是最好的例子。花小猪一出世,滴滴就妄图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达到迅速占领市场,积累用户的目的,但是不久就传出,花小猪被多地监管部门约谈的消息。显然烧钱补贴对于进入理性发展期的移动出行市场来说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形式了。一旦上市成功,嘀嗒出行也会对资本有敬畏之心,理性思考怎样花钱最有效率,并致力于创造更长远的价值。

嘀嗒出行小资产撬动大增长,率先实现赴港IPO

嘀嗒出行招股书显示,过去六年融资总额仅数十亿元,但仅凭此,当行业多数平台还深陷盈利泥潭之时,嘀嗒出行在2019年上半年便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率先盈利,并形成可持续的自我造血能力。根据招股书,嘀嗒出行在2019年全年和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达1.72亿元和1.51亿元,利润率分别达29.7%和48.6%。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根据公开报道,过去八年融资已超过200亿美元的滴滴,在亏损至少390亿人民币之后,又于今年10月份开启了总额达101亿的新一轮补贴攻势。

滴滴成立于2012年,比嘀嗒出行还要早两年,虽然市场规模较大,但是现在仍处于亏损状态。试问如果一个企业到了第八年,还要采用烧钱补贴的模式才能获得增长,是不是就要重新考虑,网约车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天然的短板?并且,就目前来看网约车也并未形成一个可预期的清晰盈利前景,网约车的发展如果离开资本的支撑还能走多远?

  小资本撬动大增长

尽管在用资本追赶时间、用规模创造价值的移动出行行业,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进一步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即当用户都希望补贴越多越好的时候,投资人思考的永远是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资本的目标,应该是撬动市场和企业的长期增长,是授人以渔。

尽管众多的移动出行平台都在采用烧钱补贴的方式占领市场,但是如果你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当用户都希望补贴越多越好的时候,移动出行平台思考的永远都是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何况靠烧钱模式积累的用户忠诚度不高,当资本不足,补贴减少甚至消失的时候,用户还会选择这样的平台吗?就目前来看,移动出行行业已经进入理性发展期,出行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更关注于平台的乘车体验,平台规则和安全举措。嘀嗒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个新兴的行业要想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最终依靠的还是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

显而易见,嘀嗒出行的轻资产商业模式,信息服务平台定位,以及顺风车和出租车这两大业务,都使其具备了以小资本撬动大增长的天然优势。尤其是当顺风车跨越规模门槛后,飞轮效应逐渐显现,车主规模、乘客规模和平台应答率进入一个相互促进的自驱式增长的正循环。加上出租车和顺风车的业务组合,使嘀嗒能同时满足用户即时和预约出行需求,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使用粘性,及流量的相互转化。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