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轻资产模式”优势尽显实现自驱式增长,率先启动IPO

曾有人预言专注于顺风车和网约出租车业务的嘀嗒出行即便是做好了也只能是“小池塘里的大鱼”难成气候,但是嘀嗒出行用实力证明,其不仅做到了顺风车行业第一,网约出租车行业第二的成绩,还用实力创造了共享出行领域的奇迹。并于今年的10月8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有望成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

嘀嗒出行招股书显示,2019年嘀嗒平台交易总额(GTV)为110亿元。其中顺风车业务收入高达85亿元,同比增长347.4%。而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嘀嗒顺风车搭乘订单分别为2360万份、4820万份和1.79亿份,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04.2%和270.5%,2019一年时间增长上亿份订单。

嘀嗒出行“轻资产模式”优势尽显实现自驱式增长,率先启动IPO

同时嘀嗒出行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市占率第一,占据顺风车市场近七成的市场份额,并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同年,嘀嗒出行正式对外界宣布盈利,截至目前,嘀嗒出行已经实现连续十五个月的整体盈利。对于共享出行行业而言,通过烧钱,持续亏损的方式占领市场,积累用户,仿佛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但是嘀嗒出行反其道而行之,坚守真顺风车,独创了轻资产模式运营,同时嘀嗒顺风车这种轻资产模式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对于出行行业而言,盈利公式很简单,毛收入减去固定成本再减去变动成本,而嘀嗒模式的先进性就在于,变动成本很低甚至可以接近于零。对于专业运力平台而言,为激励司机每天从20单拉到30单,平台必须提供不菲的激励和补贴。而对于顺风车来说,由于车主都是共享互助性质的上班族,平台不但没有从20单到30单的激励场景,反而还限制车主每天的接单次数,这就是顺风车在商业模式上的先进性。

基于深厚的互联网基因,嘀嗒出行在创业之初便将自身定位为一个纯粹的信息服务平台,不雇佣司机,不拥有车辆。顺风车主都是自身就有出行需求的私家车主,其接顺风车单能有效帮其分摊出行成本,因而嘀嗒出行无需承担车辆和司机管理费用,也无需去提供大量补贴激励来实现订单增长。过去几年中,这种轻资产的商业模式,使嘀嗒出行以最小的增量成本来快速扩大业务规模,实现高于其他出行平台的单位经济性和运营杠杆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