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纯: “文化”的定义是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古代时期,我国在学术思想、教育、科技、艺术、文学等众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通过广泛的交流传播将其输出到世界各地,为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涌入我国,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交织、融汇在一起,这一方面增强了文化的多样性,但同时也对我们的民族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此背景下,该如何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以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是人们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问题。对此,对民族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程小纯对“文化”的含义做了简要解读。

程小纯表示,19世纪下半叶,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个定义,说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这一观点影响巨大,在文化史的研究方面具有开先河的作用。直到现在,还可以作为人们了解和认识“文化”的参考。

然而,“文化”的定义是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先后对“文化”做出过数百种定义,或侧重历史性,或侧重心理性,或侧重结构性,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如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尤金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比较狭隘的意义来讲,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我国1979年出版的《辞海》基本上采用了这个说法。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个观点,这表明文化有多个层面,企图用简略的语言加以概括是很困难的。

程小纯说道,无论“文化”有多少定义,有一个根本点还是很明确的,即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有人才能创造文化,形成文化。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我们了解和研究文化,其实主要是观察和研究人的创造思想、创造行为、创造心理、创造手段及其最后成果。关于文化的结构,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一般把它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物质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二是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三是行为文化层,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四是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