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名字叫獬豸,传说它能辨别是非曲直,用独角顶触有罪之人,它是中国文化中司法公正的象征!”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国法制课程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上海耀中国际携手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为学校的外籍学生传授了一堂“中国法”,让外界看到中国法制的力量,也看到了上海国际学校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教学态度。
“中国元素”国际型法治课进校园,引起师生积极参与
2021年6月22日,上课铃响起,一张张神采飞扬的脸、一双双好奇的眼睛,齐刷刷地望向台上的“老师”。这是一堂特殊的中国法治课,讲课老师是来自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徐莉,台下的学生则是上海耀中国际学校的外籍学生。为方便学生们理解,提高上课效果,法官全程采用英语讲课,同时法院还配备了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课程互动,并为旁听人员进行同声传译。
从象征公平公正的中国法神兽的介绍,到看图猜法官,因为学生讨论“公平”的定义,再到对“足球”案例的积极讨论……课堂上,徐莉化身专业讲师侃侃而谈,上海耀中国际学校的学生则全程互动,共同演绎了这堂意义深远的中国法制课。
中国法课堂背后:包容开放是教学底色
40分钟的课时只是将中外法治文明的泱泱长卷掀开一小页,但这是为上海国际学校传入“中国法”的一个开端。此次“中国元素”国际型法治课进校园,不仅让外界看到了中国法制的力量,也外界看到了上海耀中国际学校包容开放的教学底色。
正如耀中学校浦西校区外籍校长毕睿恩所说“孩子们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但他们都生活在中国,都应该遵守和了解当地的法律,这样的活动对他们非常有益。”上海耀中国际学校一贯坚持让学校接触更多的文化,以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引导孩子们的成长。
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上海耀中国际学校始终坚持独特的东西方文化兼容教育模式,以独特的双教师制教学模式贯穿幼儿教育和小学阶段,有力地支持着双语和跨文化技能的培养;此外,还通过组织学生每年到中国各地旅行,开展如“中国法走近校园”等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和历史鉴赏水平,以及他们对中国知识的全面了解。
未来,上海耀中国际学校将坚持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教学底色,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开展更多更有意义的活动,为上海国际学校的学生带来生动有趣的课程,致力将其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