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中国科技企业难得逞 云从科技回应不惧制裁

对中国科技企业的狙击并没有拉停中国硬科技前进的步伐,但其点、线、面的全方位打击必须重视。

中国科技企业被美国集体列入了“投资黑名单”。

近日,美国财政部继商汤科技后将云从科技、旷视科技、大疆创新等8 家中国企业列入“非SDN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名单”禁投名单,被列入该名单的中国企业,将无法获得美国投资者的投资。云从科技随即发布声明,表示不惧制裁。

实际上,这并非是中国科技企业第一次遭受过这般“待遇”。以云从科技为例,早在今年之前,美国商务部就已将云从科技拉入了实体清单,同时还有旷视科技、海康威视等一众企业。

狙击中国科技企业难得逞 云从科技回应不惧制裁

而云从科技屡遭打压的原因,是因为云从是为数不多的,坚持人民币资本、坚持扎根中国,从知识产权的角度,优先发展自研核心技术闭环的中国科技企业。其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解决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低门槛大规模应用问题,直接推动AI生态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

这触及了美国竞争的核心。

“根正苗红”的全内资企业,打造中国自主的智能“大脑”

云从科技2015年成立,创始团队源于中国科学院,成员包括周曦、李继伟等核心成员。云从科技拥有非常豪华的技术团队。据招股书,云从拥有1000多名员工,其中过半为科学家及工程师,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更是达39.21%。

从公司的股权结构来看,云从科技股东包含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上海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基金、长三角产业创新基金、工商银行等,是一家“根正苗红”的全内资企业。

狙击中国科技企业难得逞 云从科技回应不惧制裁

图源:云从科技招股书

同时,云从科技的业务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其在行业内打造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具备持续迭代的AI大脑、高效的AI生产线、自我进化的AI助理三大亮点,通过算法工厂、AI数据湖、知识服务(KaaS)、智能业务流、人机交互五大模块,实现低代码开发、态势感知、智能预判、统筹调度以及人机协同,能够大规模生产可扩展并适用于广泛场景的各种人工智能算法及产品。

狙击中国科技企业难得逞 云从科技回应不惧制裁

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涵盖100多项感知、认知、决策智能等技术,如此全面的能力覆盖使其在多个垂直行业中提供多样化的全栈人工智能应用服务。云从科技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拥有不断增长的客户群。其客户数量由2018年的324名增加至2020年的1264名。

狙击中国科技企业难得逞 云从科技回应不惧制裁

通过多年技术积累和业务深耕,云从科技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智慧城市等领域已逐步实现成熟落地应用,其中智慧金融领域已覆盖六大国有银行在内超过 100 家金融机构,智慧治理领域已服务于全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政法、学校、景区等多类型应用场景,智慧出行领域已在包括中国十大机场中的九座在内的上百座民用枢纽机场部署上线,智慧城市领域已在广州、四川、湖南等多地建设“数字基座”标杆项目。

狙击中国科技企业难得逞 云从科技回应不惧制裁

近年来,云从科技的营收规模高歌猛进,根据招股书,其最近三年总营收将近21亿元人民币。

云从科技的飞速发展涉及众多的高技术核心产业及核心领域。因此,可以说中国科技企业和世界领先的AI公司,已经展开对未来技术话语权的争夺。

一旦接近美国核心技术竞争范围,就会遭到美国无情打压。比如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发起的“芯片战”几乎摧毁了日本的芯片产业,2014年的法国阿尔斯通事件(法国阿尔斯通有“法国华为”之称,但最终出售70%业务给美国通用)。最前沿技术创新永远是美国的国之命门,不允许其他国家轻易染指。

长期关注AI产业的知情人士表示,对于云从科技在内的AI企业,“(美方)通过实体清单断供有点打压不动了,所以升级到金融和资本领域了。”同时,被美国不断打压,也充分证明了中国科技企业的价值。

AI,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1901年,爱迪生预测电力对人类的影响说到:“一种无限可能性的通用技术,它拥有重新组织世界生活的秘密。”AI作为一种非比寻常的通用技术,它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将不亚于爱迪生将电带入人类社会的关键节点。

也是因此,美国对AI战略格外重视,2021年3月1日,美国国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NSCAI)向美国国会提交了该委员会2021年度最终建议报告:中国在人工智能AI开发领域位于世界前沿,美国在应对科技行业新威胁方面“毫无准备”,必须实施“重大”变革,以克服目前的挫折。

为扭转这一局面,美国颁布《无尽前沿法案》,拟迅速于五年之内,投放1100亿美元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以支持这些领域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技术研究、商业化、教育培训等项目。这种兼顾短期可行性与长期持续性的发展策略,充分显示了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维持其绝对优势地位的决心与雄心。

云从科技是一家企业,但其背后是中国整个AI硬科技行业的缩影,所以美国的打击,是点到线的影响,就是想从资本市场的层面打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硬科技产业的发展。

作为前沿科技的重要赛道之一,中国的AI产业拥有自身独特的核心优势。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仅有实验室里科研的进步并不代表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与产业迭代相辅相成。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是在中国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应用场景异常丰富,市场价值巨大。

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1565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另据中国信通院数据研究中心测算,2020年国内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30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由此可见,我国占据全球整体AI产业规模约35%,且增长速度超过全球平均增长速度。

狙击中国科技企业难得逞 云从科技回应不惧制裁

旺盛的需求和各大AI公司的产品技术,让中国的AI产业已经逐渐成型,并形成了多维度的商业闭环。从招股书看,云从科技近年来不遗余力地投入到研发和商业场景探索中。其商业布局十分广泛,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出行和智能金融等都有非常建树,商业上已经实现可持续增长,从2018年到2020年三年实现24.75%的收入复合增长率,2021年上半年更同比增长超过100%。

尽管中国AI技术起步较晚,但应用环境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得益于此,AI正深度驱动中国经济智能化转型,实现弯道超车。据德勤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介绍,中国部分关键应用技术已居世界先进水平,其中视频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技术全球相对领先,人工智能论文总量、高倍引用的论文数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在世界第一梯队。

这是为数不多中国可以开始引领全球的科技领域。IDC于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研究报告-2020》同样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在过去5年间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呈现出无可比拟的规模与速度,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230.9亿元人民币,约为美国AI软件市场规模的6成左右。IDC还强调,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市场平稳发展的动力是“政策驱动力十足”:新基建、国企数字化转型、策源地、数字经济政策发布。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个赛道,更是一个时代的大的篇章,以云从科技为代表的硬核科技企业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时至今日,中国AI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科技创业者、投资人、政府机构的努力。正是这一股团结的力量,才造就了中国科技史上最大的飞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