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大机遇是奠定了“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支撑的框架体系得以建立。开年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就表现很不错,预计整个第一季度甚至全年,基础设施建设都会比较旺盛。未来长期将会是中国内需的不断扩大。
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总量和庞大的企业数量,庞大的市场基础,随着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奠定,以创新发展为基础,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会越来越稳。
第二大机遇是“双碳”。双碳中央提出的目标是2030、2060,市场则基于各种各样的政策体系普遍预测有可能会提前。在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绿色发展就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第三大机遇是新百年的里程碑。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和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开启,给中国很多产业发展都带来了机遇。
2022年的挑战也有三点。首先是疫情后的人口流动会不会放开,在放开的过程中会不会有疫情再度爆发的风险诱因。第二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区域争端迭起,某些地域时时爆发一些阻力冲突。第三,过去的两年中,为了防疫抗疫,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而这些政策不可能一直持续,当政策收紧时会给经济带来压力。
压力之下,未来可能会面临三方面的思考。
第一方面的思考是,海内外通货膨胀都有所回升。虽然我国不会出现全面的、全品类的CPI的上涨,但是有可能出现结构性的CPI上涨。而各国,尤其是原材料领域的生产经营在恢复,所以 PPI有下行的可能,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面临压力。
第二方面是国内的消费在逐渐恢复,国外则是生产在逐渐恢复,与去年的情况大不相同。21年的情况是国外的生产情况并不好,而我国生产很好;国外的消费因为补贴还不错,中国的消费则因为疫情防控表现欠佳。而今年则有可能正好相反,今年中国的出口可能会下行,但是取而代之的就是中国的消费可能会有比较好的增长。
第三方面是全球货币的边际收缩。当货币政策收缩时有可能导致各类资产的价值下行,全球资产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由于各国在前年与去年实施的超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回撤,回撤的过程中会给中小企业带来压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