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瀚视野观察:喜马拉雅内容护城河宽阔

  据港交所文件,喜马拉雅控股3月29日向港交所更新招股书。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为联席保荐人。喜马拉雅曾于去年9月13日首次递交上市申请书。

  招股书显示,2021年,喜马拉雅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2.68亿,包括1.16亿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和15亿通过物联网及其他开放平台收听音频内容的平均月活跃用户。2021年,喜马拉雅移动端主应用程序平均月活跃用户在中国在线音频应用程序中排名第一。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2021年,移动端用户共花费17,441亿分钟收听音频内容,约占中国所有在线音频平台移动端收听总时长的68.3%。

  喜马拉雅收入主要来源于订阅、广告、直播、及其他创新产品及服务,其中订阅收入构成总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订阅收入包括会员订阅及付费点播收听服务,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分别占总收入的47.2%、49.2%及51.1%。

  来源于广告的收入主要为展示广告、音频广告及品牌推广活动。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2.8%、26.3%及25.4%。

  我们看到喜马拉雅更新了自己的招股书代表的是喜马拉雅的上市,进程更进了一步,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喜马拉雅整体的上市发展?

  首先,音频赛道的独特属性实际上构建了喜马拉雅特殊的护城河。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讨论互联网企业在日常发展过程之中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对于喜马拉雅这样的公司来说,实际上其优势是更加明显的,这些年的长期发展帮助喜马拉雅构成了一整套的差异化竞争力,这就是互联网音频,互联网音频有着独特的陪伴属性,用户可以在做其他活动的同时通过音频获得知识或者娱乐。而且通过我们自身的一些体验就能够发现,一旦形成了某个平台收听音频的习惯之后就会有较强的粘性,更换的成本很高,而这其实就是喜马拉雅的核心优势之一,喜马拉雅移动端用户日均收听时长为144分钟,总收听内容时长达17441亿分钟,在全行业中收听时长占比达68%。

  其次,喜马拉雅这些年其实已经形成了多场景的用户服务能力,很多人对于喜马拉雅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手机APP上,但是实际上这些年喜马拉雅已经形成了多场景的覆盖,喜马拉雅通过布局智能家居、智能音箱和车联网,已经在多个场景中构建了属于自己的优势,喜马拉雅物联网及其他开放平台月活用户已达1.52亿,同比增长35%。其中,车载智能终端和家用智能终端月活跃用户为0.49亿。我们之前其实就反复说,在经济发展历史之中有一个特殊的案例,这就是电台的再次兴起,汽车驾驶场景的出现,实际上成功的塑造了音频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场景,而喜马拉雅无疑又在这一方面实现了对于传统电台的一次降维打击,这是喜马拉雅在场景端的核心优势。

  第三,喜马拉雅的内容护城河非常宽阔。作为一个音频服务的内容平台,喜马拉雅实际的核心竞争力依然在内容,内容为王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强调的事情,而喜马拉雅通过这些年在内容市场不断的深耕与布局,实际上形成了一整套的“PGC+PUGC+UGC”体化内容体系,在这个内容体系之中,每一个创作者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生态位,从而在生态场景之中不断形成强有力的创造力,足够多的自创内容帮助喜马拉雅在市场之上构建起足够深的护城河。此外,AIGC的崛起也极大提升了音频生产效率,成为喜马拉雅发展的强力推进器。

  第四,喜马拉雅的科技深度也是值得关注的点。喜马拉雅利用专有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并且不断利用自己的人工智能优势来帮助创作者进一步的创作内容,未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伴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优化和普及,喜马拉雅在此领域还会有更多的资本市场想象空间。

  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喜马拉雅的确是资本市场最喜欢的那一种科技类公司,其能够给资本市场提供的市场想象空间也很大,所以这个时候选择上市的喜马拉雅还是值得市场期待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