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灵深瞳扭亏背后:快速商业化落地能力凸显 高研发筑造护城河 AIGC带来广阔空间

刚刚过去的2022年对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意义非凡,不仅行业期待已久的科创板人工智能第一股之争尘埃落定,AI企业绕不开的巨额亏损局面亦出现扭转。巧合的是,这两个AI商业化的历史性节点,恰恰都是由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先行者格灵深瞳实现了。

2022年格灵深瞳于登陆资本市场元年即实现首次盈利,率先突出重围成为AI计算机视觉盈利第一股并“摘U”。而从日前公布的2023年一季报来看,格灵深瞳Q1归母净利同比增幅达94.41%,财务表现在一众AI企业中再次脱颖而出。

2023年以来AI成为市场大热板块,ChatGPT掀起的AI语言大模型竞赛逐渐扩展至计算机视觉、图像等领域。凭借着在机器视觉领域深耕多年的技术实力,格灵深瞳亦瞄准行业热点方向,将开发自主可控的多模态大模型和全新形态的复杂AIGC系统,未来其成长颇具想象空间。

打破AI企业亏损怪圈 多项指标业界领先

成立于2013年的格灵深瞳是国内计算机视觉行业和算法技术的早期探索者和实践者,2022年3月17日作为科创板人工智能第一股上市。在此前,格灵深瞳的表现在业内已十分亮眼:2019-2021年归母净亏损分别为4.14亿元、0.78亿元、0.68亿元,亏损大幅缩减;2020年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回正,属于同一批次申请科创板上市的AI企业里的独一家;扣除股份支付费用后,2020年实际已实现经营性盈利。

而格灵深瞳上市后首份盈利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20.47%;净利润3261.49万元,同比增长147.67%;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55亿元,同比增长280.09%。从2022年Q4单季来看,公司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增长206.15%。

据公司官网显示,格灵深瞳主要提供面向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主要涵盖智能前端产品、数据智能平台及行业应用平台,业务场景包括智慧金融、城市管理、商业零售、轨交运维、体育健康、元宇宙等领域。

随着2022年AI在各行业的渗透率均在提升,智慧金融板块则系格灵深瞳营收的核心驱动力,该板块营收3.11亿元,同比大增59.58%;毛利率同比增加7.3个百分点至55.49%。去年公司扭亏为盈,除主业稳步增长因素外,亦在于公司股权支付摊销费用显著下降叠加利息收入增加带动费用率明显改善,若剔除股份支付,公司销售、研发、管理费用均因各业务有序推进而增长,其中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3.19%。

值得一提的是,据相关统计,2022年格灵深瞳在一众科创板公司中的净利润增幅位居前列,实际上从今年一季度财务表现看,格灵深瞳在AI上市企业中依旧“能打”。

营收层面,格灵深瞳、云从科技、云天励飞Q1分别实现营收6754.38万元、4534.02万元、5513.21万元,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4.48%、-78.72%、8.42%,格灵深瞳一季度营收规模和增速均为第一。归母净利润角度,格灵深瞳、云从科技、云天励飞Q1分别实现归母净利-81.85万元、-1.42亿元、-9027.40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4.41%、-20.16%、38.07%,虽然亏损普遍存在,但格灵深瞳亏损规模相对小,且同比显著减少。

再看其他指标;格灵深瞳毛利率60.92%,在同行业中维持较高水平;在同行业企业研发投入仍大于营收的阶段,格灵深瞳的研发投入占比已小于50%,逐步迈入良性发展轨道。

不难发现,身处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AI行业,格灵深瞳已经做到在保持高研发投入和商业化探索的同时打破AI企业常年巨亏的怪圈。

值得关注的是,若从前述三家企业的滚动市销率来看,格灵深瞳、云从科技、云天励飞的滚动市销率(连续四季度滚动)分别为 23.09 %、97.75%、67.21%,

格灵深瞳较云天励飞和云从科技的估值水平偏低,投资前景良好。

深耕计算机视觉赛道瞄准AIGC新机遇

突出重围成为AI计算机视觉盈利第一股背后,是格灵深瞳通过持续高研发投入筑造的护城河——格灵深瞳主攻计算机视觉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机器人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2022年研发投入为1.32亿元,同比增加9.28%,占营收的37.42%。截至去年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76人,同比增长49.19%,人才储备亦不断完善。

据了解,格灵深瞳自建的数据标注平台,通过用人工标注加AI模型自动化预识别的方法,为算法提供精准的基础训练数据,可覆盖公司内部99%的算法标注任务。此外,公司利用自研的底层AI技术平台深瞳大脑对数十亿训练数据进行清洗,并基于大规模数据训练大模型,在海量数据下,研发了基于多模态弱监督的大模型训练算法,节省了大量数据标注资源,该算法已投稿到国际顶级会议ICLR2023并被接收,公司已在业务中利用该大模型提升少样本场景的准确率,进一步验证了该大模型在下游任务中的泛化能力。

年报显示,在计算机视觉赛道深耕多年,格灵深瞳凭借高效的算法生产技术以及对各下游行业与应用场景的深度理解,形成了快速商业化落地的能力,目前多款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已经在智慧金融、城市管理、商业零售、轨交运维等多场景应用。

不断夯实现有商业落地场景的同时,格灵深瞳亦积极寻求其他商业落地场景的拓展,在体育健康、轨交运维、元宇宙等方向推进试点应用工作,并开展前沿性探索,增强落地场景的丰富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网联汽车飞速发展的契机之下,去年公司设立控股子公司北京开云,基于公司自动识别各类车辆、智能分析交通行为的技术储备和智能网联交通行业快速发展的情况,实现车、路、人、环境之间实时动态的交互联动,意在推动智能网联交通业务的公司化运营。

目前计算机视觉已是人工智能中技术率先取得较大突破、应用场景较为明确的领域之一,已在工业界逐步实现商用价值,步入规模化商业落地阶段。iResearch预计,至2026年我国计算机视觉核心产业规模和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将分别增长至2208亿元和673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7.4%、16.9%。可见,从市场规模、场景泛用、带动作用来说,格灵深瞳所在的计算机视觉领域未来前景不容小觑。

不过格灵深瞳未来的想象空间并不仅限于此,其之所以在市场上拥有良好口碑,就在于积极拥抱变化,不断优化、升级核心技术。

当下AIGC正成为全市场最为火热的板块之一,格灵深瞳在2022年报中表示,将在已有的领域知识和数据积累基础上,开发自主可控的多模态大模型和全新形态的复杂AIGC系统,结合图像理解、自然语言处理、三维重建技术等多模态任务与数据,利用参数量更大的模型能力,提高系统对场景的重建能力和人员行为的理解能力,并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归纳推理能力,为用户输出更准确优质的内容。

据悉,在2022年完成了对跨类别预训练模型自动化微调的升级,并纳管了海量领域数据的基础上,2023年格灵深瞳将进一步对深瞳大脑进行改造,结合最新的zero-shot技术,发展自身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数据吞吐能力,将全量数据经过多轮迭代完成对多模态大模型的数据投喂,在模型训练完成后,结合业务进行知识蒸馏,以求得到可在实际业务中提供实时服务能力的模型并服务于多条产品线。

IDC预测,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支出规模将在2023年增至147.5亿美元,2026年中国AI市场将实现264.4亿美元市场规模,2021-2026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超20%。站在整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视角看,格灵深瞳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近期国内某研报指出,AI技术已到达产业化关键临界点,AI产业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格灵深瞳作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或将凭借在AI领域的技术积累以及在多个细分赛道中AI应用的提前布局,实现自身的积极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