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乡村油然而兴。中国移动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数字乡村振兴计划,在通信、治理等领域为乡村数智赋能。

截至目前,在基础通信服务普及方面,中国移动已为3.4亿农村客户提供通信服务、为1亿农村客户提供宽带服务;在乡村综合治理方面,建成了数字乡村平台,已为超过35万村委提供综治大屏解决方案,覆盖全国70%行政村。

在5月17日“数字惠民计划”发布会上,中国移动推出了“数字乡村‘移’路同行计划”,围绕网络、治理、农业、康养、教育进行数智升级,服务广大用户群体,让更多乡村享受到数智生活的便利。

网络升级,加快乡村双千兆网络覆盖

中国移动发挥其在5G技术和千兆宽带的领先优势,让5G、千兆网络覆盖由点及面不断向乡村延伸,持续提升农村基础通信设施供给,加快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建设,提升用户幸福感。

治理升级,乡村管理更精准

随着5G网络和千兆宽带覆盖的日益全面,“服务+硬件”的组合方式也推动了乡村治理从经验式向智能化、精准化的转型升级,升级数字乡村综治大屏,增加生态能力开放、图像视频智能AI等新能力被充分应用到乡村管理中。在基层党建上,村级党支部可在中国移动数字乡村智慧党建系统中开展党务管理、党务公开、党务学习等功能;在乡村管理上,综治大屏可对外来人员、流动人员等进行智能化分析。村委会人员可通过“智能喇叭”宣传落实最新国家政策、惠民福利提醒、村务信息通知等,确保重要信息传播“无延迟”;在重要区域安装“移动看家”等设备,及时监控村中安全异常、实时通知村务。有效推动乡村综合治理精细化、数智化管理。

农业升级,打造新型智慧农业

在数字时代,农业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更好地助力农业完成现代化过渡,中国移动运用移动5G、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大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推出智慧种植、养殖、畜牧、农机等智慧农业解决方案。通过电子眼、智能农业温控、湿控等设备,采集农田等多种类型农业的生产要素,监控农作物生长环境,村民足不出户就可通过手机实时掌握生长数据,并对农作物生长状态做出及时干预。目前,中国移动已累计落地超1000个5G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在农业品产销宣传方面,“新农人”们可以在家开展直播,带货农产品,创新农村增收方式,推动农产品产销一体化,让“网路”成为“商路”,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和乡村个性化建设。

康养升级,保障乡村健康生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城市,线上购药、健康咨询已司空见惯,可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和偏远地带的乡村,还存在就医不便、看护不周等现象,加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乡村老年人的养老及健康问题也愈发凸显。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移动加强康养布局,聚焦乡村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打造健康监测、远程问诊、在线购药等乡村康养服务,用户可一键实现快捷绑定、自动上传健康数据,健康监测的数据能实时上传云端,全家共享,如果老人健康数据异常也可以给家人及时预警,子女不在身边也能及时了解长辈身体状况。增强农村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打造远程问诊服务,促进城乡医疗资源共享。引入网络购药服务,乡村用户在线下单即可享受送药到家服务。中国移动结合自身优势,整合生态资源,为乡村老人提供了能用、好用、愿用、放心用的康养服务,让村民的生活更有质量。

教育升级,弥合城乡教育鸿沟

中国移动基于5G、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积极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发展。一是构建智能乡村教育大屏。依托超1亿中国移动农村电视客户,中国移动将丰富的教育内容汇聚整合,通过大屏输送至全国偏远乡村地区。运用5G网络和千兆宽带服务,将城市优质教育内容常态化接入,让城乡孩子“同上一堂课”,实现教育共享,弥合城乡教育鸿沟。二是打造名师课堂资源库、AI教辅工具等。中国移动将结合乡村实际情况,为乡村带来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内容资源供给,让名师课堂资源走进乡村;提供AI教辅工具、乡村云直播课堂,带孩子们去更大的视界,同时赋能广大乡村教师,搭建教师学习平台,使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后续中国移动还将继续升级创新教育服务,为乡村教育内容生态拓展更多可能,实现全民普惠教育的目标。

中国移动积极发挥在数字技术领域的优势,以有力、惠民的举措加快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建设,让千万乡村家庭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与幸福。中国移动将始终与乡村“移”路同行,着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乡村发展新格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移动”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