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收一体化新策略:OTT建「新空场」,品牌来「种树」

618已落幕,回头来看用“高举轻放”来形容这个年中大促最合适不过——一边是业内持续呼喊着“最大规模”、“史上最卷”,各大平台竞逐“全网最低价”,火药味浓烈。但另一边,消费者却变得“冷静”,平台们默契地不再公布GMV,也增添了一丝冷清。

若深究现象背后的逻辑,大促越来越频繁、消费者步入理性消费阶段等等确实都是影响因素,这些都与大环境、电商行业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难以避免。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意兴阑珊的大促中还凸显出了一些“营销焦虑”问题——比如粗放式种草逐渐失效,过去铺渠道、铺营销内容的玩法已经很难带来应有的种草力,用随大流、套路化的种草内容来打动消费者越来越难。种草原本是在比拼内容创意,但现在日渐退化为了最原始的流量争夺。

确实,曾经有一大批新锐品牌通过“种草”直触消费者心智、实现了迅速崛起,但这个时代早已终结。在种草门槛更高、难度更高、效果降低的当下,品牌是时候该“升级”思路,找到问题真正的症结所在,另辟蹊径,寻找突破口。

跳出“草原”竞争,在OTT空场“种树”

其实当前“种草”出现的种种问题,最终都归结在了一点:思路及模式的升级。

思路升级,体现在过去的种草是“推产品”,品牌主要目的就是做“大爆款”,所以“5000篇小红书+2000篇问答+头部KOL带货+短视频平台”才会成为公认的爆款公式。但“推产品”这种玩法在流量和内容成本增加后就难以继续,所以现在种草升级为一种“人群运营”思路,比如主流的A3人群理论,就是强调要找到最接近转化的人群,来做最省力高效的种草。

模式升级,则是指过去大家是做“散点式”的种草,哪里流量大就去哪里、什么类型内容火就跟着做什么,这才导致了内容吸引力减弱、同质化、种草难收等问题。现在,种草已经被要求融于“体系化”的营销,不同媒介渠道之间需要相互联动、长效协同;种草也需要更有策略性、科学性,从而为生意负责。

对品牌而言,跟上升级的大趋势存在一定挑战性。比如“人群运营”并不是只盯着A3,这部分始终是存量;品牌需要以消费者链路的开端为起点,在前链路让尽可能多的O人群和A1/A2人群往A3流转,才能撬动更多增量。而体系化营销也是很宏观的概念,品牌既要在某个平台内做多触点组合投放,还得放宽视野,跳出移动端后,协同运用更多类型的媒介。

此时,OTT正是一个种草思路升级后的优选项——它并非是简单的锦上添花,而是打开思路,将“种草”变为了“种树”。

如何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事实上,“种草”是即时、快速地通过内容创意来激发兴趣,所以很多品牌缺乏长期内容运营,品牌粘性低,销量无法始终维持在高位。“种树”不直接等同于种草,反而强调缓慢滋养品牌使其持续成长,从认知阶段开始就筑起用户心墙,种草融于营销体系,其效果也更长效。

要“种树”,首先得有能养成树木、成为森林的地域,而OTT正好是一片「新空场」。

在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的当下,OTT已是为数不多仍在高速增长的流量入口。据CNNIC统计,2019-2021年间中国网民规模达10.3亿人,上涨14%;而同期,据奥维云网监测,OTT激活量达3.4亿,上涨31%。并且奥维云网数据还显示,大屏高配硬件的市场占比在提升,也就是说OTT还在走进更多家庭。

图源:群邑智库《2023OTT商业化白皮书》

与此同时,一个客观现实是现在移动端几大主流平台已被品牌种成“草原”,信息超载、内容同质化严重,用户频繁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内容信息,内卷极为严重。而OTT基于自身平台属性,拥有更加纯净的种树“空场”,品牌在此场域,更容易被消费者看见、记住;且因不少人对OTT认知还停留在品牌曝光阶段,还未建立起OTT能够在营销中发挥其他作用的心智,这反而是带来了宝贵的时间窗口期。

有了能够种树的空场,还得有能持续滋养树木、让品牌成长的土壤。在这一方面OTT依然有能力,因为它早已不是一块曝光屏,而是能够实现从认知、种草到消费的全覆盖。

具体拆解来看,首先,认知的构建关键在于用户心智占领。如果将用户心智比作网络带宽,那么移动端难免存在信息冗余,类似于小容量带宽使用卡顿、反应力、判断力、专注度都不足。而OTT的大屏视效、沉浸感、强视觉占位等先天优势,反而能提升用户的“心智带宽”,让品牌信息更快更直接穿透,带来高壁垒的品牌认知力。

群邑智库《2023OTT商业化白皮书》显示,开机广告就是一个“最强入口”,根据消费者眼动数据,消费者对创意开机广告的产品兴趣度和关注度达到95%,高于非特效开机。

其次,过去OTT被看到的更多就是曝光价值,事实上其既“独占”又“伴随”的特点,也能够形成独特的种草力。

独占,即大屏可以让品牌去呈现完全区别于移动端“短平快”特点的内容,用更有故事、有表达的广告内容,去吸引目光、激发兴趣,突出情绪共鸣感,从而更柔性影响消费者心智。而且现在OTT广告还会叠加上不少创意特效,让消费者沉浸其中,进一步激发兴趣和购买欲。

伴随,是指大屏在播放时消费者习惯于同时使用小屏,此时大屏广告一旦激发兴趣就会顺畅引导消费者产生搜索、加购等行为。《白皮书》中的调研数据显示:有近七成OTT用户存在伴随行为,有效驱动着消费者对品牌的种草和加购行为。

图源:群邑智库《2023OTT商业化白皮书》

当然种草并非营销的终点,拔草才是。走到消费这一环节时,OTT也是一个家庭消费的“主导者”。

一个家庭有多代人同时相聚在大屏前的场景并不少见,这也正是OTT作为客厅“C位”,能够一对多触达、“连带驱动”影响家庭消费决策的原因所在。白皮书中也显示,64%的观众是陪家人孩子/朋友观看OTT,而受家庭成员影响进而产生消费的比例达25%。

图源:群邑智库《2023OTT商业化白皮书》

既有种树的优质场域,又有种树的能力,如此看来OTT的营销价值空间,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能被完全看到。现在这种“种树”模式正好在一个OTT还未拥挤不堪、尚存红利的阶段被发掘,品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将自身营销诉求和OTT的媒介优势相结合,形成更科学、成体系的成长路径。

给“种树人”的可落地方案

任何营销都要求为生意增长所用,“种”和“收”兼顾是基本要求,OTT也不例外——认知、种草和消费三场合一,是“种收一体化”的体现;同时从用户流转角度来理解,OTT通过对新空场的发掘,对移动端非重复人群增量做触达,这也是在确定的“种”、高效的“收”。

保证种收兼顾,OTT的种树模式才有落地的可能性。小米OTT作为头部平台,已经率先理清思路,提供更精细化、更体系化的投放逻辑和执行方案。

更精细化的体现,是小米OTT考虑到来不同行业、品类的广告主其营销策略也不同,给到了一个“分级种草策略”。

诸如平价食品饮料、零食、家化用品等这类低客单、高频率的品牌产品,往往行业竞争强,同类中可选项众多,差异不大,而且上新还很快。所以在营销上需要强占位,帮助品牌及产品在更快脱颖而出,最优状态是如《定位》中所说“让品牌成为一个品类的代名词”。

对应到OTT的具体投放策略来看,其一是必须要抓住重要节日,此时消费者习惯在大屏观看内容,而且节日氛围中输出内容,也更易引发情感共鸣。其二,是可以在屏内做全链路覆盖,通过开机广告、剧场定制等玩法的组合,既收获强曝光与转化,又能叠加内容来实现品牌排他性占位。

而奢品、旅游、配饰包包等这类高客单、低频率的品牌,更强调品牌调性、文化,所以在营销时需要抢占特定场景。在精致场景下,品牌可以高效触达高端消费者,并为他们打造品牌定制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氛围,从而激发消费欲。

例如兰蔻菁纯就与小米OTT携手共创了行业首例3D创意开机,在精致呈现产品细节的同时,也突出了品牌的高端质感。

在OTT大屏上,创意开机这类最抢眼的广告,可以展示有审美、有格调的品牌形象;再匹配霸屏、首页拼图等广告资源,则可以高频刷认知,将消费者直接带入到高端、精致的消费场景中。比如此前DIOR就将秀场搬到小米OTT上直播,让目标消费者直观感受奢侈品牌的先锋设计和时尚品味。

还有一类是包括酒品、酒店、服饰、母婴等高客单、高频率的品牌,其产品并非是人人皆需要,所以营销时有必要去明确和抢占目标人群,从而提高种草效率。

在OTT上,品牌可以借开机+品牌专区+内容定向这一组合,将重要的需求场景打透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目标人群的精准锁定。

奶粉品牌达能爱他美卓萃系列与小米OTT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开屏广告主要负责抢占家庭用户的第一关注,同时小米智能生态大数据DMP为品牌精准抓取目标人群,两相结合使得投放期间总曝光量超4900万,超预期完成品牌曝光。另外,小米OTT也为品牌提供了大屏购物新通路,让用户在大屏上就能一键直达品牌旗舰店进行下单,活动期间大屏用户支付总金额超66万,实现了品效合一。

事实上,618已经是将大促和节日结合在了一起,既需要做好大促蓄水,也需要把握一年一度购物节的氛围。

大促营销的难点,主要在于活动频次高、数量多,这就要求品牌商家必须在日常经营中时刻做好蓄水的准备。但不得不承认,如此一来蓄水的周期都被拉长,把握好节奏就不容易。

对此,小米OTT给出的思路是“分段追投再运营”,在大促蓄水期精准投放广告,将已观看的用户积累下来,做品牌人群资产积累;而后在预热期和爆发期,再多次追投消费意愿更明确的人群,做反复触达,以此来提升转化。

小米OTT在与品牌老板电器合作的时候,就是以整合式的思路来做营销。通过创意开机、首页拼图等强曝光资源,塑造品牌认知;以电视画报抢占用户小憩时刻,持续沉淀品牌资产,做种草;并且与电视淘宝协同,让用户在大屏端实现一键下单转化,最终取得超预期的效果。而小米OTT与电淘打前后链路的打通,也为大促后续多轮追投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但,对于新品营销时,品牌往往都会遇到冷启动期自然流量不足这一难点。为了让新品更快出圈,就需要整合更多流量资源去做推广;同时后链路还要不断链,才能保证新品更快变爆品的转化效率。

新上映的电影其实也是一种需要冷启和追求大爆“新品”。今年,索尼影业与小米OTT携手助力《蜘蛛侠:纵横宇宙》宣发,通过OTT大屏与生态中其他媒介的组合协同,打造了一次全场景、生态型的营销。小米OTT将大屏、小米手机端、微软系统、小米官方社交媒体,以及小米之家线下活动等等全部打通,既在线上实现大小屏联动,并且还将线上线下链接起来。可以说是一次营销,就包围了用户的生活全场景,而且兼顾了硬广曝光、内容种草、社交裂变、口碑传播等多种营销形式。最终这次宣发也获得了投放10天、总运营曝光就近4亿的好成绩。

总结以上,直观来看,小米OTT已经是将底层逻辑、产品能力、方法论以及小米生态都整合在了一起,共同组成了普适的营销经营体系。如此一来,才使得不同领域、各具特点、有不同营销需求的品牌,都能找到“拿来就用”的营销方案。方案中,OTT大屏上就已有足够丰富的产品和玩法可组合,而OTT大屏又能与其他媒介打“组合拳”,做整合式、全场景的营销。

而跳出策略和方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更多、更长远的意义,是在于让品牌去更深入了解了OTT营销全貌,更新了旧有的OTT营销模式。在种草进入全新阶段时,让品牌通过OTT去“种树”,找到寻觅增长这一永恒主题的新解法。当然,这也始终都需要“种树人”即品牌的重视和长期投入,OTT才能发挥出聚木成林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