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思:汽车售后市场变革——从“以车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

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乘用车新能源销量超500万,同比增长82%,渗透率达到27.7%,提前三年达到2025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2023年初,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销售市场继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且显示出了令人瞩目的潜力,有望在2025年实现渗透率50%的目标,与传统燃油车形成分庭抗礼的格局。

作为移动的智能设备,新能源车的生态中心完全脱离了传统的“汽车”概念,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新生态,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形成了全新的生态。从汽车产业链到汽车经销机制,汽车衍生用品到汽车售后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将对整个汽车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变革。

卓思:汽车售后市场变革——从“以车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

纵观用户全生命周期,汽车售后生态无疑是受到冲击最大的一环。过去,汽车售后市场完全围绕汽车“维修保养”的需求发展,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这基本盘变得岌岌可危。因为传统汽车售后市场以汽车的维修、保养和配件销售等“车的需求”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而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车的核心系统、机械结构已与燃油车截然不同,“修不了”和“不用养”将成为常态。技术的升级与变革大大提高了汽车的使用寿命与耐用性,新能源时代,维修保养这一基本盘很可能会被完全替代。

步入新能源时代,汽车售后市场前路几何,汽车售后生态如何从“以车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跃迁呢?

首先,智能汽车时代,汽车售后市场中“人”的需求其实比“车”的需求市场更广阔。“车”的需求总体是有限的,毕竟消费者再有钱,也不会一天做两次汽车保养;“人”的需求是无限的,消费者永远追求更好的体验,并愿意为之付出相应价格。

其次,“车”仍然是“人”需求的核心载体,汽车售后市场的从业者要考虑的,是如何将与“车”的贴近转化为与“人”的贴近。正如智能手机的普及撬动了手机壳这一超千亿的市场,就卓思的观察来看,汽车衍生品市场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包括贴膜、支架、屏幕硅胶套、车尾帐篷、车载充气床垫等等。追本溯源,消费者的需求是推动市场发展的源动力,智能化汽车时代,消费者差异化、个性化的体验需求骤增,所有围绕“人”且直接作用于“车”的衍生品,都将迎来增长的机会。

最后,卓思认为,相关从业者可以大胆探索汽车售后生态的全新商业模式。随着“软件定义汽车”趋势的增强,“自动驾驶、智能座舱、OTA远程管理”等成为“新三大件”。与之相应,围绕新三大件的服务需求将成为汽车售后的重要组成部分,催生出车载智能设备的维护与升级、汽车软件功能的定制开发与技术支持、基于OTA技术的车辆Care+等明确的服务方向。放在更为纵深的未来,车辆远程维修诊断、个性化保险和充电、用电保障等方向,也都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充满着机遇。

不过想要抓住时代机遇,打造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汽车售后服务商还需尽快完成能力升级,实现角色变革,卓思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客观看待市场变化,积累良好用户基础

汽车作为高客单价的大宗商品,决策链路与置换周期都比较长,目前,我们还处于智能汽车时代必然来临,但尚未完全来临的阶段。未来,汽车维修保养的需求必然会随着智能汽车的普及不断减少,但汽车市场将长期处于智能汽车与非智能汽车并存的“混合态”,也是事实。在过去,维修保养是汽车服务商的业务和利益来源,如今则转变为建立消费者信任关系、树立服务形象的纽带。从这个角度看,汽车售后服务商在现阶段也不可忽视维修保养业务的重要性,应当以更开放、更透明服务打造良好的消费者信任基础,从而更好推动转型。

2. 打破维修保养局限,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

随着汽车智能化趋势的增强,软件不再是加分项,而是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正如燃油时代,“三大件”维修能力不足的售后服务商无法长久,智能汽车时代,缺乏软件生态建设能力的汽车售后服务商也难以立足。因此,汽车售后服务商需要跳出“汽车维修保养”的局限,加强数字化能力的建设,积极地吸纳、培养相关人才,补强自身在软件开发方向上的短板,稳立变革潮头。

3. 从“以车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

时代在变,但不变的是,汽车售后服务的对象永远是消费者,而非汽车。换言之,汽车售后服务商必须围绕“人的需求”去开发、实施那些消费者真正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服务项目,而不是那些“按照汽车使用标准”应当进行的服务项目。为此,汽车售后服务商应当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恰当的养护项目,以透明、直观的数据展示汽车性能的变化,方便消费者更好看到汽车售后服务项目的价值,从而打造用户信任、健康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从根本上看,新能源车绝非单纯改变了燃油汽车的动力形式,从“以车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时代的变革将为汽车售后生态带来颠覆性的挑战与“无上限”的机遇。风暴正在聚集,旧生态中的强者走向宿命的归途,新生态中的萌芽迎来成长的机会——汽车售后新生态的大幕已经拉开,“始于车,终于人”,才能紧跟生态变革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创造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