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科技惹的祸?英国最大次贷机构上演大崩盘

都是科技惹的祸?英国最大次贷机构上演大崩盘

8月23日讯,英国最大的次贷供应商Provident Financial周二遭遇“四连击”,停止派发期中股息、预计全年盈利转亏、掌管了公司十年的CEO辞职、信用卡业务接受英国监管当局调查。

公司股价周二最深跌超74%,创上市以来幅度最大;收跌66.22%,至589.50便士的1999年上市以来最低。2019年到期的10年期公司债收益率从周一的1.9%,猛涨至12.6%,代表二级市场的债券价格暴跌。

周二的跌幅为公司抹去了近20亿英镑市值,今年以来累跌80%,市值抹去至少30亿英镑。股价在4月底还曾触及年内高位32英镑(1英镑等于100便士),目前跌至5.7英镑左右。

\

金融危机后,Provident Financial可谓英国金融界的宠儿。在传统金融机构败走消费信贷的“麦城”之时,公司业务迎头赶上,股价在十年间翻了三倍,并于2015年12月加入FTSE 100蓝筹股“套餐”。

尽管金融危机令次贷成为“众矢之的”和负面字眼,但公司创始人Joshua Waddilove是1880年代著名的慈善家和社会改革者,相信上门帮助工薪阶层办理贷款可以有效降低贫困。

公司目前拥有240万名借贷客户,大多数人面临失业或正领取救济金。旗下主要业务有信用卡分支Vanquis Bank、次级车贷Moneybarn以及在线消费信贷平台Satsuma。

迎合潮流的自动化都是好的吗?

雇佣自由职业者、进行上门点对点的贷款销售和催还账款的业务模式,经过了100多年的考验后按理说“没毛病”,截止2016年底的贷款回收率高达90%。

但为了赶上时代浪潮,前CEO Peter Crook在今年2月宣布要进行现代化改革,把4500名上门客服变为2500名用科技武装起来的“客户体验经理”。他们人手一台iPad,并通过分析软件制定路线和预约面谈时间。

这一决定激起了轩然大波。一位前上门销售人员表示,昔日家庭借贷模式雇佣的业务代表往往是客户的朋友或亲属,可以确保较高的还款率,但高科技作业反而割断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果然,公司在6月不得不宣布商业模式切换遇到困难,大部分自雇佣业务代表要求离职,导致发售新贷款和催还账款方面的效率大幅降低。不仅每周借贷总额减少近1000万英镑,债务回收率也降至57%。公司6月预计今年还能盈利6000万英镑,但8月却表示将亏损8000万到1.2亿英镑。

此外,IT系统也开始出现数据整合问题,新运营模式没有实现充分的本地自动化,导致人力资源分配不均。不过公司表示,近20亿英镑的应收账款质量没有恶化,车贷和网贷业务运营照旧。公司计划在三季度加速切换至新的商业模式,迎接四季度的消费信贷高峰期。

英国消费信贷问题多 或成下一个泡沫

但英国金融行为管理局FCA对其信用卡业务的调查,令绝大多数券商发表了负面展望。监管机构主要针对的是信用卡还款计划,可能认为其鼓励消费者多开新卡,将旧卡债务余额用免息的方式转移到新卡上。

由于这一核心业务每年产生营收7000万英镑,一旦遭遇大额罚款或个别推介项目取消,将对财报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RBC Capital Markets认为,在公司商誉、重点业务和管理团队遭遇多重打击的背景下,预计未来还会跌,任何时候都不建议买入,监管机构的态度最早到明年才会明朗。包括AQR、Systematica和Lansdowne Partners在内的多家英国顶级对冲基金,也在8月融券强势卖空这一个股。

从表面来看,公司的崩盘是自身发展战略失误所致,但也有分析师担心英国整体消费信贷过高的问题,花旗集团在3月研报中直接称“消费信贷是英国下一个泡沫”。截止今年6月,英国的无担保消费信贷自2008年以来首次超过2000亿英镑,同比增长10%。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对此提出警告,并将相关金融产品前景展望调至“负面”。

目前英国央行的基准利率仍维持在0.25%的创纪录低位,英镑下跌等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使得实际工资增长停滞不前,客观上刺激了消费信贷不断增长。英国央行和FCA都开始担心这种局面会出现失控。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