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德售价值95亿元的21个购物中心 行资产换仓术?

(原标题:凯德数月内出售价值95亿元的21个购物中心 行资产换仓术?)

中资忙着在中国香港买地和伦敦买楼之际,外资开始在中国内地进行资产换仓。

1月5日,凯德剥离了作价83.65亿元的20个购物中心,接盘者为由印力、万科和Triwater组成的无关联第三方。《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2017年7月底,凯德还曾出售一笔价值11.3亿元的资产,该笔资产是曾整租给华联的北京凯德MALL·安贞。

据此,数月之内,凯德出售了价值95亿元的21个购物中心。这不禁让人想起李嘉诚、潘石屹的高位套现之术。不过,《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获悉,自2010年以来,凯德在中国内地收购了价值总计超过470亿元的资产。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在中国内地最早投资和布局最多综合体的外资企业,凯德仅在2017年就完成了合计68.4亿元的3笔收购。“买卖之间,或许是凯德资产换仓之术,调整物业布局,意在强化企业的管理半径和各业态协同效应,加大规模优势。”

“2018年,凯德可能还会有收购动作。”一位熟悉凯德的内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如是透露。

95亿元抛售购物中心

21个购物中心,售价90多亿元,不可谓动作不大。但细细分析这份21个购物中心的交易名单,?《证券日报》记者发现,除了两个位于北京的购物中心外,其余大量项目皆位于三线城市。不难看出,这是凯德的非核心资产。

对此,凯德方面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述打包出售的20个购物中心,凯德通过旗下公司平均持有10年,项目平均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不包括停车场在内)。这些购物中心分布在19个城市,其中14个城市为凯德仅有单一项目布局的非核心城市。

凯德表示,依据截至2017年6月30日,此次出售项目分别占比集团在全球和中国的购物中心资产规模的4%和7%,对集团整体收入影响不大。

凯德集团首席运营官廖茸桐透露,“这些购物中心凯德持有10年,很多都是当地首个购物中心,发展为成熟物业,有着稳定的收益。”在凯德管理层看来,“出售成熟资产和收购成长性资产并举”是其资产管理策略。

鉴于此,自2010年斥资150亿元收购东方海外资产包以来,凯德在中国内地的收购资产价值总计超过470亿元,涉及约14笔收购。《证券日报》梳理这一收购名单发现,上海、北京和广州三个一线城市涉及8笔收购,其余收购标的位于武汉、成都、重庆等二线城市。而2017年,凯德完成了三笔收购,收购标的均位于上海和广州,涉资68亿元。

“现在的中国实体商业提袋消费市场变化很大,过去的商业模式难以契合消费需求的迭代升级。”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本报记者表示,在一些无法形成规模的城市进行过多布局,管理半径大成本高,沉淀资金多,多元体验业态协同效应不突出。另外,抛售非核心城市资产,说明这些项目经营可能没有达到凯德预期,打包出售则有助于快速回笼现金,这或许是凯德进行资产换仓的背后动因。

再收购扩张进行资产换仓

出售两笔资产,换取约95亿元现金。优化凯德集团资产配置和集中资源之外,凯德表示,所获资金将用于在中国继续投资优质物业。

廖茸桐表示,凯德已经建立了成熟的体系、平台、团队和品牌,发展阶段也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过渡。未来将进一步强化凯德集团在华五大核心城市群——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及周边城市的业务布局和规模优势。2017年,凯德在华新开业六大综合体,均位于这五大核心城市群。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