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研究员 史正丞)讯,下周,熬了整整三年的英国脱欧大戏即将迎来关键一战。对于这样一场半数选民没有下定决心、民调机构不靠谱、“谁赢不重要,赢多少才重要”的选举而言,各大投行稍有差池就意味着上亿美金进了别人的口袋。
反过来说,只要作出正确的选择,一天时间就能为整整一年画上完美的句号。在想赢(怕输)的动力驱使下,全球顶级投行们纷纷发力AI算法领域,试图找到破解“黑天鹅”的必胜算法。
在接连搞错过去两场英国大选、脱欧公投和2016美国大选之后,民调数据早已跌下神坛。伦敦量化交易投行Eurizon SLJ基金经理Stephen Jen接受采访时表示,早些年民调数据对于大选交易的权重大约在85%左右,现在嘛......大约只有30%的样子。这个世界已经变得更加复杂,过去的分析方法已经无法“算出”当前的情况了。
其他诸如Aviva、Legal and General、NN Investment Partners、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和M&G Investments等投行,大都有利用语义技术分析公众事件的模型。媒体报道、社媒舆情、网站流量、意见投票都会被加工处理成“谁能赢选举”的参数。
而且,双十二选举也有自身的独特之处,约翰逊狂野地推动脱欧动摇了原先站队派系的选举逻辑。所以约翰逊需要的不仅仅是比其他政党更多的票数,而是直接拿下议会绝对多数,除此以外的结果都可能导致“二次脱欧投票”。也正是因为如此,研究显示目前约半数的选民仍没有决定支持哪一边。
法国巴黎银行全球证券衍生品策略总监Edward Shing表示,老实讲预测这场选举的结果可能是记忆里最难的一次。
(英国政治情绪指数大幅波动,来源:法巴、路透)
民调机构陨落,“新生意”崛起
问题有难度,而且需求大户还特有钱,这往往意味着绝好的商业机会。
这条赛道上跑得最快的,正是传统媒体关联的数据公司。英国路透社的关联公司,路孚特(Refinitiv)正在通过自营信息平台出售由第三方机构MarketPsych提供的舆情监测平台。
虽然利用舆情来判断选举结果的有效性仍存疑问,但已经有不少研究证明其确实有效。多特蒙德大学教授Henrik Mueller经济智库Bruegel上发表的论文指出,对英国社交媒体情绪的分析反映出这类指标会比民调等传统方式更快地揭示最终脱欧的结局。
不过,这种新技术也“翻过车”。2017年法国大选前,至少有一家社媒爬虫公司预言极右翼的勒庞将会取胜。在2018年意大利大选前,这类技术也没有给出足够的预警。但毫无疑问,大量投资者的海量需求,依旧会吸引更多的技术加入这条跑道。
对于投行而言,不论是自行开发系统、资助民调还是花钱购买更为详细的民调结果自己琢磨,眼下都没有“必胜策略”出现,但这并非是一件坏事。Stephen Jen表示,在大家都知道民调结果不可信的时候,市场价格自然也不会计入这部分的预测,投资者要做的只是击败市场平均水平而已。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