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徐红),第三轮国家药品带量采购离正式启动已经不远。
在各省陆陆续续开始筹备第三批集采品种报量工作的同时,《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为进一步完善集采工作,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下称“上海药事所”)于24日邀请了12家企业进行座谈,包括诺华、默沙东、安斯泰来、优时比等4家外企,以及8家本土企业如齐鲁制药、扬子江药业、上药、石药等。与此同时,部分省级医保招采处也参与了本次座谈会。
记者从与会人士处了解到,此次座谈会的内容主要是上海药事所就第三轮集采向部分企业收集意见与建议,而与前几轮集采相比,这一次的集采在规则上是否会有变化目前还不得而知,并且对于集采的具体进度安排这次座谈会也未涉及。
不过,据记者了解,此次座谈会上海药事所曾重点提及中标企业数量这一问题,因此推测相关规则变化或在决策部门的考虑之中。
按照第二轮集采的规则,同品种最多入围企业数遵循的是“N-1”的原则,上限为6家,其中N为符合“申报品种资格”的实际申报企业数,并且N大于两家。
图|第二轮药品集采入围企业数量确定规则
不过,从日前业界流出的此次集采的52个报量品种来看,其中有些品种的过评厂家多达几十家(如二甲双胍),另外还有些品种本身是大品种,市场容量较大,类似品种若只有少数几个企业中标,那么他们的供应能力无疑会受到较大考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决策层考虑修改中标企业数量规则亦在情理之中。
图|第三轮药品集采医疗机构报量品种
此外,据行业媒体报道,6月18日深夜流出的相关消息称,第三批集采将引进结余奖励机制,比如医院报量100万片,要求完成60%,如果医院最终完成的量在60万片以上,100万片以下,则结余部分奖励医院一半,超过100万片则取消奖励。这一规则的目的旨在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报量。据记者了解,目前,四川等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就报量和结余留用政策对医院进行培训。
医疗机构报量失真是此前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从前两轮集采的实施来看,由于部分地区医院报量相对保守,导致政策落地后实际需求暴增,企业却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供应难以跟上。6月初,云南省便发布了集采品种与企业供应异常名单,涉及8品种9个品规,扬子江药业、国药集团容生制药、苏州东瑞、常州四药等多家药企在列。因此,医院报量的合理与否可能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集采产品的后续供应。
从企业层面看,如果医院报量更接近真实需求和用量,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集采结果。“因为有些企业可能会考虑到自身产能有限而不敢充分参与竞争。”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从22日湖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启动第三批集采品种报量以来,23日四川等地亦迅速跟进。按照计划,医疗机构报量时间是6月24日—7月3日。业内预期,报量工作结束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联合采购办公室(联采办)有望在7月中发布集采的正式文件,参考以往进度,集采竞价则很可能安排在8月中下旬。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