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上海,研究员 何律衡)讯,全球动力电池竞争白热化,LG化学之后,又一韩国电池巨头开始发力了——
据韩媒BusinessKorea报道,SK Innovation(下文简称SKI)电池部门首席执行官吉东燮(Ji Dong-seop)近日表示,正在考虑分拆公司的电池业务,但目前尚未制定出具体的时间表。“把我们的电池业务分拆出来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公司财务部门将确定分拆电池业务的可能性。”
对于SKI来说,分拆电池业务或许是其为应对行业日益加剧的竞争,以及市场对动力电池激增的需求,所作出的一种选择。
根据吉东燮当天所说,SKI也在考虑在美国建立更多的电池厂。据悉,目前公司正在美国乔治亚州建设一家电池厂,计划2021年投产,2022年开始批量生产电池。“如果大众、福特和现代汽车等企业客户希望增加我们的电池供应,我们可能会建立更多的电池厂。”
动力电池“韩国帮”不容小觑 SKI装机量激增
当前,SKI连同LG化学、三星SDI为韩国三大动力电池厂商,同时为中国厂商之外,目前全球动力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竞争力量。
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LG化学、三星SDI、SKI合计装机量为14.8GWh,较去年同期的7.7GWh增长接近一倍,合计市占率提高至34.5%。LG化学首次超越中国的宁德时代,以10.5GWh的装机量拿下全球装机量第一的桂冠,三星SDI、SKI则分别以2.6GWh及1.7GWh的装机量位居第四、第六。
三大巨头中,虽然SKI装机量暂时落后,但自2016年以来,其年装机量从207.3MWh跃升至2019年的1.9GWh,复合增速超过100%,且市占率从2016年的1.6%提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3.9%,其发展速度不容小觑。
据平安证券分析师朱栋8月31日报告整理,截至2019年底,SKI在韩国、中国、匈牙利和美国拥有总共20 GWh的电池产能,目标在2022年产能达到60 GWh,2025年实现100 GWh。除了电池外,公司在韩国、中国、波兰规划的隔膜产能约为10亿平。
“高镍电池”全球领先 深度绑定中国供应链
从动力电池技术上看,SKI同样也已确立了自身独一无二的优势。公司主打高镍三元软包的技术路线,目前SKI量产的软包电芯能量密度可达260Wh/kg,2023年能量密度目标为319Wh/kg。SKI同时拥有领先的锂电池隔膜技术。
此外,在前沿技术方面,尤其是当前大热的“高镍低钴”电池的研发上,SKI也较其他两大巨头走得更加激进:
今年8月,继行业首发NCM 622·811三元电池后,SKI宣布成功商业化全球首个镍含量为90%的NCM 9½½电池;同月,又有韩媒称,SKI正在致力于在年底前开发新型NCM电池,镍含量88%,较NCM 811电池提高8%,续航里程提高到500km-600km,钴含量6%,较NCM811电池降低4%。
在透露或将分拆公司电池业务当天,吉东燮还表示,SKI正在开发一种全新的充电技术,只需将电池充电两次,每次充电10分钟,就能实现近500英里的往返。据其预计,该技术最早可以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完成开发。
在供应商和客户方面,SKI积极寻求全球合作。天齐锂业、当升科技、璞泰来、中科电气、新宙邦等中国电池材料企业已经先后进入SKI供应链,并SKI还与亿纬锂能合资建设20-25GWh 动力电池产能。
下游客户方面,SKI 为现代、起亚、福特、戴姆勒、大众、北汽等多家国内外知名车企配套动力电池,朱栋认为,SKI未来将极大受益于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