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快手的人夜里不会梦到故乡

1

去年过年,我家看的是山东卫视的春晚。

德云社那个群口相声《济南我来了》一出来,我妈就感叹了一句:

这要不是山东台自己办的春晚,相声节目啥时候才能轮到说济南。

后来我到知乎上搜了一下2020年山东春晚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说平时山东台土,但是这次春晚办得是真不戳。

看完评价我百感交集,大山东台终于出息了,终于不是山东大舞台够土你就来了。

不光是山东卫视喜欢办春晚,很多卫视每年都要坚持自己办春晚。

乍一看这个事情挺迷,毕竟随着互联网的冲击,电视台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平时都不太宽裕,现在还要砸钱在一档极其烧钱的晚会上,似乎有些不合理。

不说别的,做舞台,排节目,请明星,这些都是钱。哪怕本土明星可能有友情参与的成分,但硬件上的开支却是实实在在的。

卫视春晚不好办,办起来贵,但为什么还是要办?

倒不是这些电视台真的就头铁,而是卫视春晚确实有必须办下去的理由。

2

第一,春晚是传统。

传统这个东西,你说没用也没用。

但有用的时候是真有用。

有春晚传统的卫视在十来家左右,今年要办卫视春晚的电视台仍然是这十来家。

此前没办过卫视春晚的电视台也就罢了,你之前办过,而且年年办,为什么今年就取消了?是不是这届电视台不行?

所以只要不是真的揭不开锅,没有哪个台敢去接这口锅。

第二,办下去也符合商业利益。

春晚对卫视来说固然是一个不小的投入,但带来的商业回报也是巨大的。

这家卫视的春晚办到了什么规格,请来了多少明星,拿到了多少收视率,这些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向甲方秀肌肉的表现,等于把电视台手握的精华资源一次性展示出来。

品牌馋不馋?馋,就投放我。

今年的招商kpi能不能完成,有一半要看卫视自己的春晚办得神不神。

而且不是所有品牌都有野心去做全国市场的,这个不叫怂,叫自知之明。

与其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和其他地方的本土品牌打出脑浆子,很多品牌更愿意把主战场限制在省内。

这个时候投放本省的卫视春晚,就是一个对目标人群的精准投放,哪怕卫视自己不想办春晚了,这些本土品牌也会催着卫视办。

卫视办春晚还是赚得到钱的,投入大,但是产出也高,而且回报率很稳,只要口碑不翻车,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风险。

第三,用户有需求。

确实有人喜欢看卫视春晚——也许你不知道他们是谁,但他们确实存在。

比如我妈,她看山东卫视的春晚,倒不是因为有多少明星(虽然她确实很喜欢黄渤,据说黄渤作为中老年妇女眼中的吴彦祖,去年为山东卫视春晚带来了巨大的流量),而是因为在这个春晚里,能看到她熟悉的生活。

卫视春晚的价值,从来不在于规格有多高,也不在于资金有多充足。

这些当然很重要,但卫视春晚最大的价值,从来就和这些无关。

卫视春晚,是以一省之地为单位的,文化的最大公约数。

它的价值,在于为这片地方的人提供一个文化上的根。

我是京漂、沪漂、杭漂,平时我叫tony叫baby,叫玛卡巴卡和唔西迪西,但是当我回到家乡,坐在大炕上看到自家卫视的春晚时,我就是那个二狗和铁柱,红霞和翠花。

世间总会有游子需要这个锚点,也总会有人眷恋这条根。

大城市很繁华,但我还是记得我的家。家还在,我就还是有来处、有归途的。

所以卫视春晚再难办,都要办,而且要办好。

因为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

3

卫视春晚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大品类,有兴衰起伏,自然也有革故鼎新。

总的来说,卫视春晚的诞生可以说是时代的一个选择,而它的改变,也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

大约在2000年左右,此时春晚已经形成了文化IP,但由于南北方过年的差异、不同省份之间的文化特色不同,如果只有一档春晚,势必面临众口难调的问题。

在电视机还不普及,人们也没有太多渠道发声的时代,这些问题相当于不存在,但是到了新世纪,PC互联网时代都开始了,人们对娱乐产品的需求自然也开始了细分。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产品。

第一个吃到螃蟹的是湖南卫视。

1997年,嗅到观众需求的湖南台,第一次办了自己的春晚。

那一年正逢香港回归,湖南卫视请了张明敏唱《我的中国心》,舞美则是来自北上广的技术指导。

此后的几年间,湖南卫视春晚上,开始大量出现湖南本土的民歌,使用自家培养的主持人,和湖南台拍摄的电视剧、策划的综艺联动。

从这时开始,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卫视春晚,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路——不模仿,而是挖掘。

挖掘自己的文化源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又有了新的改变。

电视机的式微,移动端和个人内容创作的兴起,让诞生于电视机的春晚IP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或者说,整个大屏市场都在被小屏冲击注意力。

这不是任何一家电视台的内容生产能力出了问题,也不是哪个鬼才策划的几档大火综艺就能改变的。

一切只源于观众对娱乐产品获取媒介的偏好改变,信息分发的渠道多样化。

时代自顾自的运行,旧时代的宠儿忽然发现自己好像错过了班车。

4

春晚本来就是在变化中诞生的,对卫视春晚来说,互联网时代既是挑战,但也是机遇。

像今年的春节,就有很多卫视春晚都选择了和快手合作,包括山东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东南卫视、重庆卫视、云南卫视、河南卫视、甘肃卫视、内蒙古卫视、宁夏卫视。

合作的第一层,自然是传播渠道上的共享。

这种共享有两个价值,第一个价值,是对用户的。

短视频现在已经成为了用户获取内容的重要通道之一,去年阻止我妈坚持看完山东卫视春晚的一大障碍,就是她看着看着总想刷一下快手。

但今年山东卫视会在快手上直播它的春晚,还会开放一个明星第二演播室和观众互动,刷快手和看卫视春晚完全可以变成一码事。

非常有趣的是,这是山东卫视春晚第一次在小屏端直播,这个意义是很大的。

因为很多在外面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出租屋里可能根本就没电视,尤其是合租的情况。

对那些今年没返乡的人来说,春晚的直播间成为了一个纽带,把他们和在家乡的人联系了起来。

如果有得选,真团圆当然要胜过“云团圆”。

但是在已经不能在现实中相聚的前提下,我们至少还能在直播间里一起看春晚,这同样是一种过年。

第二个价值,是对卫视本身的。

快手在“同城”版块里沉淀了大量的本地流量,当卫视春晚以直播的形式登陆快手的时候,其实也就间接获得了快手精准触达本地用户的能力。

卫视的直播会在当地用户的同城页中出现,这种同城曝光可以让卫视春晚触达更多的精准用户,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家乡卫视的春晚。

关键是,当这些用户看完了春晚,关注了卫视的快手号,就等于这些私域流量沉淀在了卫视自己身上。

如果把目光放到更长远的领域,这些私域流量在将来能为卫视创造的价值,又何止今天的一个春晚。

而合作的第二层,是内容属性上的融合。

卫视春晚和快手的合作,改变的不仅仅是渠道,更是内容。

如果说传统的春晚内容是自上而下的“节目汇演”,观众只有接受和不接受的两个选择,那么在与快手合作后,卫视春晚在内容上便获得了互动和共创的属性。

这些属性来自渠道的特性,也将随着渠道的共享而赋予内容。

举个例子,安徽卫视早在一个月前,就在快手站内上线了#我要上徽晚#短视频征集活动,从快手用户里征集春晚演员。

而湖北春晚的春节特别节目里,则加入了明星和快手用户的共创节目。

从文化创作的角度来看,任何有趣的东西,一定是要植根于生活的,如果说这些年春晚的节目有了无聊化的趋势,那么最核心的原因,一定是因为创作者脱离了生活。

而快手,便有着天量的生活素材,以及那些还远远没有脱离生活的素人大V。

让这些人有机会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是生活对大众文化的一次反哺。

总的来说,在这场合作中,快手让自己广阔的区域用户找到了归属感,而卫视则得到了内容的丰富和小屏的传播能力。

这是双赢。

5

某种意义上,卫视春晚和快手的合作,或许将成为春晚这个IP的一道岔路口。

电视春晚的辉煌,是过去那个匮乏年代的特殊产物,时代不会重返,所有人看同一个节目的盛况同样难以重演。

然而不管媒介如何变化,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内容,还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

在多年前卫视春晚刚诞生的时候,“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些本就是属于它们的特点。

今天,它们只是又走了回去。

顺便还带着看节目的观众一起,坠入时间的逆流。

卫视春晚的一来一回之间,时代走过了二十年,我们早已改变了模样。

甚至你都忘记了曾经的自己,忘记了当年趴在茶几上看电视的那个小孩。

等你晃过神来,才发现人生无处可回头,改变了的终究不会重来。

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家卫视上的春晚好像还没有变,它从电视机里延伸到了手机上,但还是小时候看过的那个味道。

于是回忆好像一夕而至,爷青回不再是一句玩笑话。

时代可以有一千个前进的方向,但人心只会有一个归途。

人心思变。

更思不变。(来源:猎云网)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02-01
玩快手的人夜里不会梦到故乡
春晚对卫视来说固然是一个不小的投入,但带来的商业回报也是巨大的。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