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VS京东金融:理念创新,谁与争锋?

文|新金融评论

4月18日讯,在电商领域,京东阿里是死敌;在互金领域也针锋相对,京东金融2015年引进FinTech概念,蚂蚁金服近日宣布转型TechFin。

为何蚂蚁金服向Techfin转型,不再强调打造自己的金融产品?近日,余额宝创始人祖国明表示,“蚂蚁金服的优势是用户和技术层面,我们不会做自己的金融产品,金融产品是由金融机构来做。我们则把自己沉淀下来的技术开放给金融机构,包括得到真正提升的技术(比如金融云、支付处理能力等)和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能力。”

针对蚂蚁金服此时提出TechFin战略,业内人士表示,“TechFin与FinTech两者的差别并不大,蚂蚁金服之所以叫TechFin,是因为京东金融很早就力推FinTech,而FinTech现在已经是行业共识。国内互联网金融公司已经在做概念切换,纷纷回归到金融科技理念之下,只是蚂蚁金服不愿意让京东金融在理念上引领自己,所以提出了TechFin。”

未来究竟是TechFin取代FinTech,还是TechFin会被FinTech淹没、难以上位,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TechFin”与 “FinTech”有无本质区别?

几乎所有人都对科技改造金融有着切身的体会。以前我们出门如果不带钱包将寸步难行,但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现金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少。正如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总结的,“科技对金融的驱动,已从最初的金融电子化,到后来的金融信息化,发展到现在的金融数字化。”

而随着科技对金融的改造不断深化,一些概念也不时被人们提及。从起初的“互联网金融”,到随后的FinTech(金融科技)一词进入人们的视野,到最近蚂蚁金服高喊TechFin,主打“科技+金融”。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新名词?京东金融是国内引进FinTech概念的领先者,而蚂蚁金服又高调转型做TechFin,是为了不同而不同?还是两者有本质差别?

对此,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会上直言,“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都应遵循金融本质”。

业内人士称,“实际上两者的差别并不大,蚂蚁金服之所以叫TechFin,是因为京东金融很早就力推FinTech,而FinTech现在已经是行业共识。国内互联网金融公司已经在做概念切换,纷纷回归到金融科技理念之下,只是蚂蚁金服不愿意让京东金融在理念上引领自己,所以提出了TechFin。”

维基百科对FinTech的定义是,通过科技让金融服务更高效。即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征信、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前沿科技手段,服务于金融效率提升的产业。

而蚂蚁金服CEO井贤栋此前也公开表示,金融的核心是管理风险,TechFin是用技术、数据能力去助力金融创新,服务普通消费者和普通商户,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帮助金融机构全面升级。

所以,无论是国内主流的FinTech还是蚂蚁金服提出的TechFin,内核并没有实质变化:以技术服务金融,都是一个技术服务型行业。即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帮助金融行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蚂蚁金服VS京东金融,哪家强?

在电商领域,京东阿里是死敌;在互金领域也针锋相对,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业务模式上。在一线互联网公司中把金融业务或者金融服务做得有体系有规模的,当数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那么两家的业务模式有哪些不同之处,各自有哪些优缺点?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是京东金融的强项和优势。

供应链金融是京东金融最早推出的金融服务。目前有“京保贝”和“京小贷”两个产品。“京保贝”主要面向京东的供应商,包含应收账款池融资、订单池融资、单笔融资、销售融资等多个产品;“京小贷”主要面向京东的平台商户,其中有面向法人和法人代表的产品。两者都无需开户、担保和抵押,客户也可通过担保增信来提高贷款额度。

针对京东金融为供应商提供小贷服务,蚂蚁金服在这方面更胜一筹,不仅有阿里小贷,而且其拥有银行牌照。浙江网商银行是中国首批试点的民营银行之一,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开业。

在消费金融方面,京东金融从消费金融切入到C端市场,也走得非常早。京东白条是京东金融最具前瞻性的一个产品,与消费金融创业公司中发展最快的趣分期相比,京东白条2014年2月上线测试。京东白条的ABS,是国内第一个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项目。

不过,蚂蚁金服虽然布局比较晚,但是野心更大。蚂蚁金服是2015年4月上线“花呗”,相比京东白条,“花呗”有明显的不同,本质上相当于虚拟信用卡,用户信用标准来自天猫淘宝的消费记录,只有30天的免息期,此后可以申请分期付款,不支持通过信用卡还款;白条则必须要绑定信用卡,用户在消费30天之后可以使用信用卡还款,免息期可以达到80多天(目前已经不能用信用卡还款)。

可以看出,京东的目的在于刺激用户消费,而阿里的野心更大,是想借这种类虚拟信用卡的形式,打通互联网金融在信贷方面的布局。

同时,该业内人士表示,支付领域一直是京东的短板,京东在这方面一直属于追赶者的角色。京东在规模快速扩张期,优先使用货到付款,所以支付发展得较晚,于2012年才开始发力,收购网银在线,间接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2015年将其更名为京东钱包。不过京东钱包目前大部分用户来自于京东电商,局限于京东生态圈。

“但是今年也有所发力,与网联合作,京东旗下第三方支付机构网银在线率先参与了试运行首笔签约交易验证。1月初京东与银联签署了战略协议,最先落地的肯定是支付。”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京东原消费金融负责人许凌接管支付业务。众所周知,许凌被称为“白条掌舵人”,此次人事变动表明京东金融对支付业务的重视程度。

支付宝不仅支付业务规模排名行业老大,而且其已经独立于淘宝体系之外,有直接获得客户的能力。

“我们会发现,蚂蚁金服侧重于传统模式的互联网化,京东金融看中场景化产品创新,各有千秋,没有对错之分,未来路径会不同,最终会成为金融生态中的不同角色”。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说。

数据为王,场景化创新是未来

无论是FinTech,还是TechFin,都离不开金融本质,而金融业正走向多样化、场景化、移动化等方向,金融与科技的未来必然是以场景创新为驱动力。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数据不仅是唾手可得的交易附属品,更是各互联网平台的一大竞争利器;谁掌握了数据,谁便占据主动权。蚂蚁金服、京东金融都拥有电商、金融、支付等诸多业务条线的数据。

毋庸置疑,电商、金融等交易数据价值很大,一方面,数据是互联网金融风控的重要依据,被纳入风险评估体系;另一方面,基于数据分析,可以做个性化产品服务与推荐,用户的交易数据透露了一个人的消费轨迹、消费习惯、物流信息、支付方式等,深度挖掘后便是一幅用户的消费“画像”,涉及用户的行为习惯、商品偏好、消费能力、消费心理、购买决策、资金实力等多维度信息,为开展个性化金融服务打下基础。

对此,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京东金融在零售商、互联网以及金融这三个方面都有坚实的业务基础和海量的数据资源,利用这些数据可以为用户提供场景化服务。京东金融将大数据运用于多个场景之中,最后体现为三个层次:第一,通过数据积累与外部连接,构建了一系列关于人、企业的基础数据;第二,利用这些数据构建了一系列产品,应用于B2B和B2C业务,包括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支付等;第三,将数据建设平台化,将大数据生态对外输出给合作伙伴共享,包括银行合作共同推出各类融资产品等。

在井贤栋看来,所谓场景化金融就是贴近民众、贴近实体经济、贴近需求市场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比如淘宝卖家没有可抵押的资产,借不到钱,此时基于卖家的各类生意场景所产生的交易数据,阿里小贷进行资金支持,惠及数百万家小微企业;还有退运险同样是将保险服务应用于淘宝购物退货的场景之下。

“场景化”金融的特征表现在:一方面客户在打车、支付、消费、水电煤缴费等生活、消费场景中,金融服务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以往理财服务一般要通过银行、金融公司进行购买,而今诸多金融理财服务,通过搭建各类场景,已经潜入人们的生活。

未来的金融产品,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人们愿意为一个具体场景下面的方案买单,场景化是赋予产品意义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金融公司不具备场景化的把控能力,可以说,就没有低成本获取用户、黏住用户的能力,就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4-18
蚂蚁金服VS京东金融:理念创新,谁与争锋?
在电商领域,京东阿里是死敌;在互金领域也针锋相对,京东金融2015年引进FinTech概念,蚂蚁金服近日宣布转型TechFin。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