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步尘:供应商讨债高管离职 乐视从天堂跌落人间

本文为刘步尘授权网易财经发布。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网易立场。

作者为家电行业资深观察家、财经专栏撰稿人

摘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乐视帝国建立在两大想象之上:一个是生态想象,一个是融资想象;两大想象互为支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今天的乐视,一点也不比2016年11月贾跃亭公开资金危机之前更好过,虽然今年1月份乐视曾经引入高达168亿元的战略投资。

这几天,乐视又被2016年财报丑闻瞄上了。

因为与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数据相差太大,乐视企业诚信受到严重质疑。

业绩快报,乐视网2016年度实现营业利润预计4479.14万元,审计后变成-3.37亿元,变动幅度高达-853.49%;

业绩快报,乐视网2016年度实现利润总额预计4019.36万元,审计后变成亏损3.29亿元,减幅超过9.17倍;

业绩快报,乐视网2016年度净利润预计7.66亿元,审计后确认为5.55亿元。

随后,审计机构对乐视网出具“非标”意见,乐视网发布致歉公告。

4月份,乐视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2017年以来,乐视依旧是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因为太多,只说眼前几件:

4月9日,腾讯科技报道,易到 CEO 周航已于一个月前从易到离职,加盟雷军旗下顺为资本,出任投资合伙人。

在稍早的3月20日,乐视汽车灵魂人物,乐视汽车联合创始人、全球副董事长、中国及亚太区CEO丁磊刚刚宣布离职。

和丁磊低调离职有所不同,周航的离职伴随着与乐视激烈骂战。

事实上,在丁磊之前,乐视主导的法拉第未来产品副主席约尔格-萨默尔(Joerg Sommer)、全球首席品牌官马可-马蒂亚奇(Marco Mattiacci)已经离职。

乐视体育更是高管离职重灾区。乐视体育总裁张志勇、乐视体育总编辑敖铭、乐视体育COO于航、香港公司CEO程益中、乐视体育赛事运营副总裁邱志伟等高层,均已在半年内离职。

汽车和体育板块成高管离职高发区,媒体将之解释为两大原因:1、没钱,2、没信心。

乐视网2017年一季度依旧不容乐观。4月10日,乐视网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10,326.54万元—13,195.02万元,较去年同期11,473.93万元增长-10%—15%。评论认为,一季度业绩显示乐视网已进入下行通道,后劲乏力。

4月10日,乐视控股宣布冯幸不再担任乐视移动总裁,其工作重心转移到政府事务和运营商事务。媒体解读认为,这是冯幸即将离开乐视的信号。

4月11日,路透社报道,因“监管”原因乐视放弃以20亿美元收购美国彩电企业Vizio。业内分析认为,所谓“监管”实为无钱收购的借口。乐视收购Vizio的同期,海尔以56亿美元收购美国GEA,资金量是乐视收购Vizio的两倍以上,为何未因“监管”而失败?

今年的“414”电商节,乐视战绩亦大不如前,电视销售量(38.6万台)仅为去年同期(54.9万台)的70%,跌幅高达30%。

4月17日,易道用车创始人周航与乐视展开骂战。周航称,“易到当前确实存在资金问题”,称“最直接的原因是乐视对易到13亿资金的挪用”。乐视控股随之发布声明,称乐视从未挪用易到资金,并称周航是“现代版的农夫与蛇”。

坏消息还有,乐视进军美国市场至今仅完成1500万美元销售额,与预期的1亿美元销售额目标相去甚远,为此决定裁员175人。此前不久,乐视印度公司刚刚宣布裁员85%。

还有,36家乐视供应商上门讨债,无果;易道司机要求提款,无果;乐视汽车(包括法拉第未来FF91)缺席上海国际车展,等等。

最新消息是:4月22日,媒体又传出乐视控股CFO吴辉辞职消息。

概括而言,4月份的乐视主旋律就是:高层大批离职、跨国收购失败、移动换帅、年报丑闻、海外卖地裁员、供应商讨债无果。

试问:坏消息为何如此钟情乐视?

2017年1月引入168亿元巨额战投的事实,并未改变坏消息频频光顾乐视的现实。这是为什么?

答案,恐怕得从乐视的根子上寻找。

据第一财经日报统计,包括乐视网在内的整个乐视,已完成(加计划中)的融资,规模或已超过800亿元。从这个角度看,乐视应该是中国最有钱的公司。

一个不得不问的问题是:为何融资如此巨量的乐视,反倒成了中国最缺钱的公司?

几乎所有人都能给出的答案是:乐视融资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烧钱的速度。

但,这不是终极答案。

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乐视融资的速度赶不上烧钱的速度?

乐视号称三大产业七大子生态,七大子生态每一个都未形成实质性盈利能力,每一个都是嗷嗷待哺的孩子。

关于乐视的种种疑问,最终都指向贾跃亭设计的乐视生态模式。

到底何谓“乐视生态”?

2015年3月,贾跃亭对乐视生态曾经做出如下解释:我们打造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乐视生态,其本质是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垂直整合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以及经济发展的趋势,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其意义在于:第一,是真正能为用户打造极致体验的产品和服务,为用户创造最大价值;第二,可以打破创新边界、跨越创新鸿沟;第三,推动各个环节协同,引发化学反应;第四,开放联合产业链各环节上的合作伙伴,共同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贾跃亭说,一般人“理解乐视模式需要15年”。与之形成印证的是,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前不久表示,“看不懂乐视模式”。

贾跃亭上述解释的重点是“平台+内容+终端+应用”。乐视为此架构出互联网、内容、大屏、手机、汽车、体育、互联网金融等七大子生态。

如果你觉得这么解释等于什么也没有说,我就直说吧:贾跃亭的意思是,乐视什么都做,而且什么时髦做什么。

过去,这么做叫战略不聚焦、核心竞争力不清晰。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战略不聚焦被互联网企业包装成了一个时髦的概念——“生态”,一下子成了资本市场追捧的香饽饽。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四年之后,人们越来越觉得“生态”更像被人为臆造出来的梦幻。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2016年以来,小米、乐视相继遭遇重挫。

最终答案只有一个:乐视从顶层设计就错了。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乐视帝国建立在两大想象之上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乐视帝国建立在两大想象之上:一个是生态想象,一个是融资想象。两大想象形成互为支撑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先说“生态想象”。

乐视神话是从“生态想象”开始的。

在乐视语境里,“生态”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相关多元化”,亦叫“产业关联”。但互联网企业不这么表述,他们谙熟年轻人及资本市场心理,太容易理解显得没档次,“生态”既洋气又有科技感。

平心而论,“生态”是个不错的概念。问题在于,互联网企业把它拔得太高了,结果被严重异化。好比森林有大有小,生态也有大小之分,但是,互联网企业口中的“生态”,是无边界的,这就麻烦了。

苹果也做生态。但你发现苹果生态有边界,而乐视生态无边界。

举个例子,从乐视网延伸到乐视电视,这是生态;但从乐视网延伸到乐视汽车、乐视金融,就变成了“伪生态”、非理性多元化。

顺便提一句:这几年,有人提出“企业无边界”的观点,我觉得这是非常危险的倾向,企业并非无所不能,企业不能代替社会。

做有边界的、有限度的生态,要想成功并不特别困难,苹果就是例子;但要做无边界的生态,就困难得多,而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三星是这方面的例子。

要想在极短时间内做出一个成功的无边界生态型企业,目前全球尚无先例,当年中国的“大跃进”,就是这方面惨痛的案例。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虽然贾跃亭十分推崇生态理论,但至今并未对无边界“生态”做出严谨而缜密的论证。因此,“乐视生态”很大程度上是贾跃亭的想象或假设的结果。

但这个想象对于贾跃亭和乐视来说太重要了,它构成了乐视神话的基石,只要有许多人相信这个想象,乐视的故事就可以一天天地讲下去。

但是,贾跃亭描绘的明天总是那么美好,而展示出来的今天却总是那么糟糕,于是人们开始思考:“生态”理论是不是看起来很美?人们一旦觉醒,就会动摇乐视存在的理论根基,这才是贾跃亭最为恐惧的。

对于乐视铁杆粉丝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拒绝思考,而乐视最需要这样的无脑人。

我曾经说过,“生态想象”在中国的流行是对中国社会的极大毒害,因为它会让人误以为聪明人根本不要做什么实事,只要把PPT做得漂亮就可以发大财。

我一直认为,支持贾跃亭的群体未必理解生态的真实内涵,他们对贾跃亭的支持很大程度上缘于他们对社会的反叛心理。

说罢“生态想象”,再说“融资想象”。

贾跃亭曾经说过一句特别自信的话:“只要战略足够前瞻、足够领先,产品足够颠覆,有足够的用户价值,只要你的组织能力足够强,只要能把事做出来,资金自然会追随而来。”

贾口中的“只要战略足够前瞻,钱随之而来”,指的就是“乐视生态”这一想象。显然,乐视“融资想象”和“生态想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所谓“融资想象”,就是把融资想象得很容易,其前提是讲故事。

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贾跃亭十分成功,以至于仅凭一个生态的故事就能融资800多亿。

融资如此容易,进一步强化了贾跃亭的自恋,甚至产生了“只要战略足够前瞻,钱不是问题”的错觉。打个比喻,就好他坚定地认为,“只要我这棵苹果苗品种足够好,我就可以做到今天栽树明天就能摘果子。”

所以,贾跃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认为“钱不是问题”,正是基于他对自己那套“生态想象”的迷恋。

既然钱不是问题,当然摊子越铺越大,而且花起钱来毫不心疼,能做不能做的都敢做,比如激情澎湃地收购美国电视品牌Vizio,一意孤行地进入汽车领域,等等。

这两个想象有一个共同的载体——乐视网。无论如何乐视都要把乐视网业绩做得漂亮,所以才有了1月15日贾跃亭那句说漏嘴的话——“所有人齐心协力把乐视股价快速做到100块钱”,所以才有了乐视网2016年财报与业绩预告的巨大落差。

到了必须思考乐视能否平安度过2017的时候了

颇让贾跃亭和孙宏斌无奈的是,不管想什么办法,乐视网股价依旧不改下行走势。

168亿战投进来股价不升反跌,可见投资者信心一旦丧失重建有多难。

显然,投资者觉悟了:原来,无边际生态只是一个想象。

是啊,谁会一辈子听故事一辈子有信心?

但,贾跃亭没有觉悟。

超级自信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一旦进入自己设定的状态就很难出来。残酷的现实依旧未能唤醒贾跃亭,融了800亿还说“乐视融资能力不强”。更为关键的是,贾跃亭表示“乐视战略绝对不会改变”,这等于把自己往绝境里逼。

有人把2016年11月贾跃亭发表内部信视为主动反省,我倾向认为那不过是捂不住之下的无奈选择。假如贾跃亭预知会有后来这样的结果,打死他也不会发表那封信。

中国证券网在一篇报道中的表述非常有意思,摘录以分享:

一直以来,贾跃亭持续的体外扩张业务,给乐视网的估值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其市盈率一度超过400倍。正是乐视网超高的估值水平,令贾跃亭等人有着足够的空间,或质押或减持,将资金用于体外生态,而体外生态又反过来提升上市公司的估值空间。乐视网几乎是乐视融资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基石。有了乐视网,才有了其作为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才有了贾跃亭等人的资金腾挪,也才有了非上市公司业务更高的融资可能性。如今,除了乐视网、乐视致新、乐视影业外,其余业务全部哑火,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能与上市公司有关的业务仅为乐视影业和乐视致新,而这些业务能否支撑当下80倍的市盈率? “乐视网、乐视致新、乐视影业三项业务都属于成熟业务,分开来都能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对应标的,估算起来并不困难。”有分析人士认为,可供资本市场想象的乐视网可以视为“一线视频网站+中小规模电视制造商+中等规模影视制作公司”,投资者只要去看一下土豆优酷、TCL集团、华谊兄弟等行业翘楚的估值,就不难对乐视网的空间做出判断。

贾跃亭其实是个梦想家而非企业家,因为企业家不仅理性,而且要有高度的风险意识,他首先要确保企业生存下去,不会轻易说出“要么伟大,要么死亡”这种赌气的话。

目前,乐视处境十分尴尬,继续此前的“超低价”、“免费”模式已无可能,而这正是乐视实现高速增长的基础。今天的乐视,除了摊子更大更缺钱,和它口口声声要“颠覆”的所谓传统企业已经没有什么两样。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