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蜕变:要做开放平台,还要去金控化

文|董云峰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为全球最大的新金融独角兽,蚂蚁金服正在一场蜕变之中。6月14日,蚂蚁金服在北京举行蚂蚁财富开放平台大会,宣布将旗下的一站式理财平台“蚂蚁聚宝”升级为“蚂蚁财富”,并正式对外推出财富号,还首度宣布向金融机构开放最新的AI人工智能)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大会上,蚂蚁金服CEO井贤栋将蚂蚁金服定位为一个科技公司,而进入金融领域则是“一不小心”,传统金融机构则是这一领域的老师;他表示,蚂蚁金服所积累的技术能力,将全面向金融机构开放。井贤栋说,蚂蚁金服在过去几年逐渐积累了金融云计算、风险管理、人工智能、信用体系等一系列的技术能力;蚂蚁金服在开放上不会走回头路,希望看看把这些能力开放出来后,能不能为更多金融行业的合作伙伴提供帮助。蚂蚁金服财富事业群总裁樊治铭则称:“未来产品都是他们做的,我们再不做产品了。”通过蚂蚁金服的最新动作和上述表态,笔者认为,蚂蚁金服的两个战略转变逐步明晰:一是成为开放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共同打造新金融、新生态;二是淡化自身的金融机构属性,去金控化。尽管蚂蚁金服事实上成为了一家拥有数亿用户的大型金融机构(金控集团),它似乎迫切地想要淡化这一点。或者说,它的野心超越了金融。蚂蚁金服要做的,也从颠覆或取代传统金融机构,变成了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将它们融入新生态。不止如此,它还试图跳出金融领域,成为一家输出支付、风控和营销等能力的技术服务公司。哪怕不做社交,它还是想成为像微信一样的“系统”。跳出余额宝,超越自身从2004年成立,一直到2013年之前,支付宝基本仅仅作为支付工具而存在,在此过程中逐渐走出阿里体系,成为引领市场的互联网支付巨头。2013年是一个分流点。这一年,支付宝做了两件影响深远的事情:一个是推出余额宝,开启互联网理财业务;另一个是开始大力拓展线下支付场景,押注快的打车。其中,余额宝无疑更引人瞩目。遥想4年前,余额宝一炮而红,引爆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热潮。余额宝的巨大成功,也让蚂蚁金服在筹备阶段就估值猛涨,巩固了作为新金融领头羊的地位。余额宝对于蚂蚁金服的最大贡献,在于它革新了支付宝的内涵,使得它从一个支付工具,变成了一个支付+理财的工具,刷新了国人对支付宝或者支付本身的认知。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改变具有非凡的意义:支付宝对银行的替代不只是转账汇款,而是直接争夺银行存款与银行理财,触及了银行业的生存基石。我们今天打开支付宝,会发现它几乎无所不包,它可以叫做金融宝或者生活宝。但在4年前,人们对于支付宝的认知,就是一个比银行更方便、更低成本的转账汇款的工具。这种改变的发生,余额宝居功至伟。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余额宝托管资金规模高达1.14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与此同时,余额宝的用户规模距离天花板越来越近,增长速度越来越慢。截至2013年末、2014年末、2015年末和2016年末,余额宝的用户分别为4300万人、1.85亿人、2.62亿人和3.25亿人。随着天花板的逼近与产品吸引力的下降,余额宝曾经承担的获客引流与增加黏性的作用逐渐弱化。支付宝的理财业务要想再上新台阶,必须彻底跳出余额宝,更准确地说,跳出蚂蚁金服自身。另外,余额宝实在太大了,很难不引起监管部门的“特别关注”。它已经宣布限额,将单一账户持有份额的上限从100万元下调到25万元。于是在6月1日,蚂蚁聚宝首次向其他货币基金开放了代销渠道,博时基金旗下的货币基金—博时合惠正式登上蚂蚁聚宝。不开放,就留不住用户站在用户的角度,蚂蚁金服的开放,也是必然之举。在互联网的语境下,满足不了用户需求,或者产品更新落后于用户需求升级,就将付出代价。三四年前,看看余额宝赚了多少钱,或许是一个能够激起用户打开支付宝的理由,但放在今天,余额宝作为支付宝的一项基础服务,其对用户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衰减。其实不仅是余额宝,所有货币基金产品都很难重拾曾经的荣耀。很简单,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中国居民理财意识快速觉醒,理财需求被全面激活。如果说4年前,从银行存款迁移到货币基金,代表了历史进步的潮流;那么4年后,对于余额宝用户而言,他们需要更多元的理财选择,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样是大势所趋。要知道,蚂蚁金服面向的是数以亿计的理财用户,服务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同时维持高效率与高体验,仅凭单一机构通吃并不现实。这是因为,金融与社交、电商、游戏等业务不一样,金融业务自带风险,并且这种风险变化多端,从目前来说并不是技术手段能够完全解决的。社交、电商与游戏领域的规模效应/生态效应,在金融世界里还不存在。举个例子,在中国金融市场,最早也最激进推进交叉销售与综合经营战略的,是平安。然而,很多年过去了,哪怕平安实力再强大、牌照再齐全、执行力再好,其在金融领域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也远远赶不上腾讯、阿里之于互联网领域的份量。接下来,蚂蚁金服需要提供更多的理财产品,乃至根据不同用户的特征定制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对应的是数以万亿元计的资产管理规模,以及纷繁复杂的金融风险,还要面对前所未有的运营压力,这恐怕是蚂蚁金服不能承受之重。更何况,金融本来就不是蚂蚁金服最擅长的。除非,依托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无限扩张,让自己变成超级金融机构,配备庞大的资产管理、市场研究和客户服务等团队,成为中国最大的基金公司、最大的证券公司、最大的保险公司、最大的信托公司乃至最大的银行。但是,这可能吗?蚂蚁金服已经作出了选择。它对外宣称,将定位于Techfin,而非Fintech,未来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据说蚂蚁金服内部为此开过多次战略会,最后在马云那里定了这个调子。不是金融天猫,而是“系统”多年来,为了将支付宝由低频应用打造为相对高频的应用,蚂蚁金服用心良苦,千方百计增加用户打开支付宝的理由,于是在支付宝中引入了理财、快递、出行乃至吃喝玩乐等,不断拓展使用场景。如前所述,从打开率的角度而言,余额宝的刺激效应逐渐衰减。实际上,作为固收产品的货币基金,本身就不是一个可以高频化的东西,在前期的话题效应与诸多光环消退后,余额宝对提升打开率的作用就越来越有限。既然余额宝的使命基本完成,要想进一步激活用户的理财需求、提高支付宝的用户黏性,蚂蚁金服需要超越余额宝,让通过支付宝理财这件事情,变得更丰富、更鲜活。要理解这个逻辑并不难。在电商领域,早期京东将3C自营做到了极致,但京东能有今天的规模和价值,在于扩大品类和开放自营能力,包括京东的供应链管理以及仓储和物流体系。对蚂蚁金服来说,也到了扩大品类和开放能力的时候了。半年前,蚂蚁金服曾经历了支付宝“圈子事件”和招财宝侨兴债危机,这两件事情都比较意外,前者的冲击让它决定放弃社交,后者则让蚂蚁金服对金融风险有了更刻骨的感受。经过这几年的摸索,蚂蚁金服或许越来越坚信:蚂蚁金服的核心在于技术,而非金融。正如余额宝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天弘基金,或者说不在于基金管理能力,而是蚂蚁金服的一整套基于技术的用户服务能力。这就是说,通过技术手段,蚂蚁金服不仅能够像工商银行一样服务上亿的用户,还能提供远超传统机构的效率与体验,这才是蚂蚁金服的命脉之所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蚂蚁金服的未来之路,是成为基于技术与数据的开放平台,它既要跳出阿里体系,还要跳出金融领域,成为一个可以赋能新金融、新商业的“系统”。如果能够完成这个超越,它的市值还有望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样的话,支付宝最终将变成一个淡化社交功能的微信?事实上,蚂蚁金服已经在这么做了,如今支付宝的每一次迭代几乎都伴随着更多场景的接入。这一切的原点在于支付宝。由此,对于这两年支付牌照被爆炒,又有什么稀奇的呢。不仅如此,对蚂蚁金服的未来及估值形成最大压制的,也恰恰是微信及微信支付。毕竟,在这个“微信即手机”的年代,微信才是那个最不容忽视的“系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零壹财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零壹财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6-16
蚂蚁金服蜕变:要做开放平台,还要去金控化
文|董云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金融独角兽,蚂蚁金服正在一场蜕变之中。 6月14日,蚂蚁金服在北京举行蚂蚁财富开放平台大会,宣布将旗下的一站式理财平台“蚂蚁聚宝”升级为“蚂蚁财富”,并正式对外推出财富号,还首度宣布向金融机构开放最新的AI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