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距离《上海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发布已有1个月。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一个月来,沪上P2P平台纷纷在银行存管、电子合同应用上提早布局,进入了合规加速期。
加速银行存管本地化
资金存管本地化无疑是此次《办法》中最引发热议的条款。根据相关规定,6个月内,P2P平台必须寻求在上海本地设有经营实体并符合相关条件的商业银行进行客户资金存管。此后,由银行履行网贷资金存管专用账户的开立与销户、资金保管、资金清算、账务核对、资金中监督等职责,从而防止平台挪用资金等违规行为。
上海某大型网贷平台负责人认为,对于监管部门而言,跨地域监管几乎不可能实现,因此,资金存管银行属地化是网贷行业未来的必然趋势。另外,具有实体网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银行的系统能力,有利于账户建立等操作。
业内人士透露,截至6月底,已有超过400家全国网贷平台与银行签订存管协议,而随着新政的颁布及实施,沪上地区的这一数字势必持续上涨。
电子合同应用受热捧
而受政策及市场需求的双重影响,电子合同在网贷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高频。
“新政颁布后的1个月内,已陆续有20多家网贷平台主动与我们签订了合作协议。几乎每天就有1家网贷平台会与我们签约,为平台引入电子合同。”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法大大金融行业销售部副总经理石磊介绍,政策发布以来,不断有网贷行业的客户主动找上门来谈合作。
事实上,沪上地区网贷行业的电子合同“大爆发”,有着深厚的政策红利基础。2017年以来,网贷地方细则落地的步伐明显加速。纵观目前已披露的各类网贷政策,电子合同被反复提及了数十次以上,是网贷平台的合规要素之一。
此外,对比其他行业,由于网贷行业涉及到大量的借贷合同,牵扯到多方责权关系,本身就是合同使用的高频行业。一个完整的网贷投资项目,至少签订4至5份合同文件才能充分确保投资人、借款人以及平台各方权责。稍具规模的网贷平台,每年的合同需求可达数十万份。面对错综复杂的债权关系,传统的纸质合同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小额、分散、跨区域的网贷交易。
“尽早接入电子合同,一方面会有效降低网贷行业目前存在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也是顺应网贷细则的合规要求。”法大大高级法务经理田卫民律师介绍,目前,法大大已经为数百家网贷平台提供电子文件签署及存证服务,同时整合提供司法鉴定、网络仲裁和律师服务。
法律意见书成备案门槛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办法》相关规定,取得备案登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办理变更登记的,应提交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从今年2月开始,法律意见书就频繁出现在网贷行业的各项政策中,并在广东、厦门等各地细则中被反复提及。然而,由于行业限制、法律环境待完善等多重原因,法律意见书成为网贷平台完成备案的一大门槛。
“法律意见书不仅是监管备案的依据,而且也是平台是否合规及符合监管规则的一项评估标准。”瀛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冉晋认为,参照证监会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记和备案时提交法律意见书的思路,网贷监管机构很明显是想通过借助律师事务所对网贷机构的法律审查,从而完成对网贷机构合法合规性的初步筛选。
对于法律意见书的撰写,冉晋律师建议,在制作法律意见书时,一方面做好客户的法律服务者角色,另一方面做好监管部门的协助角色。因此在坚持客观真实的原则,同时也要坚持审慎核查客户,对每一事项发表法律意见时,尽可能做到勤勉尽责、不违背法律原则。
- 蚂蚁国际任命首席创新官,加速推进数字化战略发展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