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十里春风不如你

文/董毅智刷脸考勤、刷脸支付、刷脸取款、刷脸进站、“刷脸”识别闯红灯的行人……人脸识别技术已成为我国目前创业热度最高的细分领域,短短几年内诞生了4家独角兽公司。随着人脸识别商业化应用频频落地,“刷脸”时代要来临了吗?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已不是新鲜词。早在2015年,马云就在德国一个展览上展示了smile to pay的扫脸支付技术。虽然两年过去了,扫脸支付仍然没有在我们的生活中普及,但这项技术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熟。在过去的几年里,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创业已成红海。在介绍“刷脸”应用如何改变世界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简单了解一下人脸识别的技术原理和发展历史。最早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然而直到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人脸识别才开始进入初级应用阶段。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是基于可见光图像的人脸识别,已有30多年的研发历史。但是该技术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尤其是在环境光照发生变化时,识别效果会急剧下降,因而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近几年来,基于主动近红外图像的多光源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原理是将灯光打到人脸上再反射回来形成黑白的3D立体图像以供识别。目前80-90%的人脸识别公司采用的都是近红外技术。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刷脸”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吧。40城推出“刷脸政务”近日,随着江苏省地税局在全省范围内正式上线支付宝刷脸查个税服务,全国已有40个城市都开通了“刷脸政务”,覆盖的服务类别包括查询公积金,缴纳交通罚单,个税申报等,最近三个月,已有超过875万用户尝试了在家刷脸完成政务办理。约为民众免去跑腿和等待时间400多万小时。据了解,芝麻信用实人认证包含了新技术、实名认证等一整套方案。技术专家表示,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达到金融级的准确度和安全性,准确率超过99.6%!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尝试在政务服务中引入这一新科技。支付宝方面介绍,在税务、社保、公积金、交通缴罚领域,刷脸办事有望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广,而其他涉及身份验证的政务服务,也正在探讨引入人脸识别技术的可行性。刷脸支付实际上,在政务服务之外,支付宝的刷脸技术也逐步在商业化。近日一则21秒的爆料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视频显示,一位测试者不用手机、不输入账号,仅靠刷脸就能实现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方面今日证实此视频,并表示已完成“刷脸支付”从实验室到商用的最后一步,不久将会在合作伙伴的门店上线。在“刷脸支付”的实际应用场景中,支付宝会先通过活体检测算法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活体信息而不是照片伪造、视频伪造或者其他软件模拟生成的),再通过人脸识别算法识别身份。因此不会出现拿着别人的照片或视频就能冒用的情况。刷脸取款如果刷脸能够付款,那么刷脸能够取款么?很多人经常忘记把银行卡放在哪里,不过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虽然找不到银行卡,但也不会影响到银行卡的正常使用。今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面向全国2万多个分支机构推出“刷脸取款”,开始在全国上线“刷脸取款”, 据悉,农行刷脸取款依托云从科技人脸识别技术,客户在ATM终端设备上选择刷脸识别后系统将会对用户进行人脸识别检测,并输入身份证号。通过后选择用户名下的银行卡进行交易取款,最终输入密码取现。其实,实质上这就是实名认证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人证一致的目的,保证取款人身份的真实性。刷脸进站“刷脸进站”是2016年底爆热在各大媒体头条,缘由是部分火车站尝试采用了自助模式的实名制核验闸机,通过采集乘客的人脸、身份证和火车票数据并比对通过进站。这一模式相比较人工实名制核验过程不仅提升了进站效率,降低乘客与工作人员间矛盾,而且能够全面采集进站人员的详细数据供铁路公安业务应用,得到了铁路总公司和铁路局的认可。目前该项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已经逐渐在北京、广州、郑州、太原、武汉等城市正式投入使用,尽管在体验中依然存在识别率不高的问题。但是这一应用模式避免了传统人工验票方式人证核实难度大、人力成本高、旅客体验差及安全漏洞等问题,是智能安防又一成功布局典范。未来随着识别准确率的提升和应用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火车站也会加入其中,人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智能便捷。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人的数字化身份是接入智能社会的前提,而人脸识别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它使得人脸成为智能社会的“接入口”,从而展开人与外部世界更加便捷、安全的信息交互。相信未来随着更多专业人脸识别解决方案的推出和普及,我们将很快开启一个既安全又便利的“刷脸”时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零壹财经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零壹财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