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360上市 创始人叶大清发了一条意味深长的朋友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独角金融。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虽然我是牛年金牛座人,但我却从不觉得自己牛,我是一个简单的人。”

——融360联合创始人、CEO叶大清

从2011年到2017年,融360(NYSE: JT)在6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创业的艰难,于2017年11月16日成功在纽交所上市。"融360已经6岁了,长大了,也该上学啦。"上市当天,叶大清这样比喻其上市之旅。

就在上市前两天,叶大清在朋友圈分享了两张图片,并配文“在路上”。

这并非“胜不骄”的虚言。了解叶大清的人知道,他爱跑步,就连IPO之前还在美国中央公园跑了好多次,而叶大清也曾以跑步来比喻创业。

“长跑的人都知道,15公里是一个坎。”叶大清在公开场合这样说道,“如果把中国的金融科技比作一场长跑,跑到今天这个阶段相当于是5公里,有些公司跑到这里就撞墙了,而有些公司可能会在跑到15公里时撞墙。”

“在路上”意味着公司上市并非终点,连“15公里”这个坎还没有抵达,创业征途依旧漫漫。

出生于湖南益阳的叶大清17岁考上湖南大学,毕业后到外贸公司上班,不到一年,辞职去了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金融学硕士,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职位从美国金融企业高管到互联网公司高层,而后在38岁时放弃了高大上的工作,于2011年跟几个朋友合伙在北京中关村(000931,股吧)创办了融360。

作为拥有20年金融与互联网经验的跨界老兵,叶大清曾服务于PayPal(贝宝)、AmericanExpress(美国运通)、AOL(美国在线),Capital One(美国第一资本金融公司),他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既懂金融又懂互联网的职业经理人。也正是因为他的经验,以及对风险的谨慎,最终才选择搭建一个金融产品在线搜索平台,也就是融360。

01

艰辛创业路

在创建融360之前,叶大清在美国曾与妻子一起创业做电商生意,把中国制造的“可穿戴式设备”MP3眼镜等产品卖给美国人,挣了几万美元。但最后,生意失败,叶大清选择继续工作,直到38岁之后才再次开始创业。

创业初期,融360只有3个联合创始人和10个工程师,半年时间闷在屋里开发网站。公司除了财务有独立的办公室之外,其他所有员工都是开放式办公,3个联合创始人也不例外。又因为叶大清他们经常出差,工位经常被新员工占用,最后窘迫地只能流动办公。

叶大清调侃自己说,“原来做职业经理人时,住五星级酒店、出差坐头等舱,用宽敞的大办公室。创业后,却变得屌丝起来,每天夹一个皮包到处跑市场,瞬间变身市井老板范儿。”

创业以来,叶大清的睡眠时间更是少得可怜。

他每天5点半起床,思考事情、回邮件,经常7点就到公司,甚至曾经让人8点1刻到公司面试,求职的小年轻都连连吐槽。

网站建立以后,叶大清他们到处跑,将湖南人“耐得烦,霸得蛮”的韧性发挥到极致,苦口婆心说服银行把金融产品上架到融360网站。一开始并不顺利,“我们先推出免费试用,但大银行内部机制复杂,很难推动。”叶大清说。

认准了金融产品搜索业务会成功,他们哪会轻言放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叶大清和团队最终撬开了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小贷公司与外资银行,甚至信贷业务员的豁口,最后,国有大银行的分行、支行也逐渐参加免费试用,融360这才慢慢打开局面,并开始获得资本的青睐。

2012年,融360获得700万美元A轮融资,由光速创投、KPCB(凯鹏华盈)、清科集团投资;2013年完成B轮3000万美元的融资,由红杉中国基金领投,A轮三家风险投资公司跟投;2014年又完成C轮6000万美元融资,由新加坡淡马锡集团旗下公司兰亭投资领投,A、B两轮投资方继续追投。2015年再次获得资本青睐,得到由云锋基金、赛领基金等领投,红杉及StarVC跟投的超10亿美元的D轮融资。

02

身价将暴涨

一轮轮的融资加码,帮助融360快速扩大规模。招股书披露,融360平台上发起的贷款和信用卡申请数量从2015年的约850万增长到2016年的约2330万,2017年前9个月约为6440万。

市场纷纷猜测,叶大清的创业马拉松是不是也该到达终点了。

与叶并行的空间里,同样借助互金之势而起的一波创业者,如趣店创始人罗敏、参与创建拍拍贷的张俊,都刚刚收到了公司上市的大礼。他们个人,更是收获了财富。

截至11月14日美股收盘,罗敏最新身价高达15.9亿美元,张俊身价在2.15亿美元左右。

如今,融360接棒上市,为金融科技的上市热再添一把火。而根据融360公布的IPO发行价区间8.50美元至10.50美元中的上限来算,叶大清持有公司3325万股股票,占总股本的9.6%,他的身价将达到3.49亿美元。

也许金钱与身价并不是叶大清追求的目标,但艰辛付出得到回报,并受到社会与资本市场认可,总是最好的安慰。

03

成长还在路上

叶大清曾描述过一段他儿时的经历:“湖南老家附近有座山,因为山里有金矿,被叫作金银山。常会有人在山下的小溪里淘金,小时候我也会拿着筛子在小溪里淘,一遍一遍筛掉石头、沙砾,直到最后剩下金子”。

融360现在的业务方向就与淘金类似。它的业务模式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的“导购平台”,主要通过对借款人和金融机构的提炼和筛选,为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产品的搜索、推荐和申请服务,目前包含贷款、信用卡与理财三大板块。

招股文件显示,融360的主要收入来自向金融机构推荐用户的佣金。融360通过数字化平台,发觉潜在的贷款和信用卡用户,并将他们推荐给合适的金融机构

在这样的盈利方式下,为了撮合交易赚取更多推荐费,融360就需要不断扩大用户规模,不断增加市场投入,这也是导致融360连年亏损的重要原因。

根据披露的信息,2017年上半年融360的营收为3.93亿元,净亏损4900万元,2016年净亏损1.82亿元,2015年亏损1.96亿元。其中,在销售与营销支出费用上,2017年上半年就达到了3.4亿元,2016年达到了3.83亿元。

上市之后如何实现扭亏为盈,恐怕也是叶大清亟需解决的问题。

上游财经专家顾问江瀚对独角金融表示,“融360的商业模式注定了其不可能像经营信贷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一样短期内获得高额利润,其不提供产品,不做市场,只做平台的业务模式让其注定是一个较为稳扎稳打的发展模式,但就是这种轻资产、纯互联网的模式让其业务风险、市场风险都相对更低,也更为稳定。”

叶大清和他的融360,已经成功闯过了创业征程中上市这一关键环节。然而,如修行一般,真经拿到手,后面的修炼才刚刚开始,也必将不易。“简普科技融360在一场马拉松上,用英语来讲是26英里,我们跑了6英里,未来路还很长,当然也会更宽广,有更多发展机会。”叶大清如是说道。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独角金融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