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监管应回应“三个是否一刀切”

宋金波

12月1日,银监会近期重点工作通报会在北京召开,银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表态称,银监会将尽快遏制现金贷无序发展势头。机构必须有放贷业务牌照,无牌照的要取缔。不再新批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不新增批小贷公司跨省经营,将对小贷存量业务集中整顿。

有一个时间点值得注意。2015年8月,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已经将网络小额贷款归类于网络借贷,并明确网络借贷业务归属银监会监管。此后,银监会就试图规范网络小额贷款,但直到今年10月后才开始大动作。有人将之归因于在美上市的趣店高层“失言”。失言只是一桩偶然事件,将监管网络小额贷款这样的大事归因于一个偶然事件,似乎说服力不足。

“现金贷门槛极低,极易将资金放给不合适的申请人,从而产生次级贷款”“现金贷将野蛮催收作为其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现金贷利率畸高且不透明,在隐性突破法律红线的同时,加重借款人负担”……风控流于形式,以高利率弥补高风险,用户多头借贷、以贷养贷。揭开现金贷高增长、低不良的表面面纱,背后的真实逻辑就是这么的触目惊心。再加上无证放贷、高杠杆融资、欺诈消费者、暴力催收……现金贷乱象已经证明,倘若放任这些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平台继续野蛮生长,只会离普惠金融的初衷越走越远、离金融风险的爆发点越来越近。

实际上,现金贷的弊端,在常说的几点之外,还有两点需要注意。

首先,牌照套利问题。网络小贷牌照由地方金融办发放,但是业务范围却跨地区经营,各地方对于网络小贷的监管政策也有所差别,由此产生了“牌照套利”的问题。这种问题,不仅造成了市场漏洞,同时,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也对地方反腐形成压力。其次,小额现金贷与其他贷款相比,贷款对象主要是针对个人的,用途主要针对消费。对于“国计民生”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锦上添花”,换言之,其盈利模式在形式上的创新,大于对社会发展的实质性促进作用。

像现金贷这样的业务模式,越是门槛低,越是直接与个人消费有关,就越需要有良好、现代的法治基底作为支撑。对于银监会对现金贷的监管,目前外界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是否一刀切”上: 一是牌照是否一刀切?银监会近期重点工作通报会强调,机构必须有放贷业务牌照,无牌照的要取缔。问题在于,持什么牌?由全国各地金融办审批的小贷牌照是否算是持牌,由各地金融办审批的网络小贷牌照标准又如何制定?二是利息是否一刀切?目前现金贷公司叫苦不迭,认为将息费打包限制在年息36%以内,限制了行业发展。有从业者指出,利率管制只对合规者有效,不合规者有各种方法逃避监管,过度利率管制的结果只会是劣币驱逐良币;三是资金来源是否一刀切?助贷和ABS,均变相帮助现金贷公司迅速提高杠杆率,如何监管?此外,银行是现金贷公司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若银行加速抽回资金,网络小贷和现金贷公司是否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网络小贷监管细则的出台箭在弦上,“如何切”“切多深”是现金贷平台们即将迎来的下一场政策风暴。银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称,相关部门制定的网络小贷风险整治实施方案将很快出台,有关现金贷的监管细节都能在里面找到答案。

(作者系财经专栏作家)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