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布穷
被监管部门强力整肃大约半年后,部分现金贷平台换了马甲卷土重来。近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互金整治办”)针对部分现金贷平台风险,向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发出了《关于提请对部分“现金贷”平台加强监管的函》的红头文件,提请加强监管。
重新来过的现金贷平台,充分体现了某些人打擦边球的高超技艺,各种形式逃避监管的“创新”脑洞大开。其中最猖獗的是手机回租,又称“回租贷”。例如某平台打着回收手机的名义,让用户在该平台评估信用值,然后给出参考额度,给出的额度只能用来购买手机,然后平台回收手机,用户得到现金。这一轮操作下来,5000元的额度,扣掉各种费用到手只有2500元钱,而一个月之后就需要全额还款5000元。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回租贷”相关平台数量超过100个,一般年化利率在300%以上,个别甚至超过1000% 。“回租贷”平台注册用户达数百万人,大多数平台将目标客户锁定为大学生。不难想象,沿着类似的路径,还可以开发出很多种逃避监管的伎俩。相对而言,从目前监管部门的表态中看,监管办法延续了此前的方向,主要还是在准入资格、信息披露等方面加强监管。
现金贷之所以难管,形象的说法,是因为这个市场是一块大肥肉,但反过来说,也是因为有强大的市场需求。正常的资金需求与不健康的资金需求,正常的产品与不健康的产品,在很多时候,泥沙俱下、良莠难分。一刀切管下去,难免挤压市场和行业可能的发展空间。利弊得失,殊难评估。
互金整治办和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顾名思义,这两级监管机构,设立的目的就在于整治。所谓整治,即以疏导、整顿、惩罚为主要手段,以结果为最后导向。这就意味着,这种监管的力度近乎不设限,在必要时甚至可以采取“窗口辅导”,直接定点打击。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产业仍处于上升期的当下,即便下重手监管,面对层出不穷的“创新产品”,监管成本也将指数型上升,监管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此次大力整肃现金贷至今不过数月就出现回潮,也是这个原因。
一些现金贷产品形式的害处是显然的,恶意也很容易判断,比如“恶意致借款人逾期,收取高额逾期费用”。对这些产品的监管,必要性毋庸置疑,从之前的行动上看,相关部门也下了决心。不过,对于类似存在巨大争议和灰色空间的领域,相关监管部门更擅长的,应是搭建起合理、刚性而有前瞻性的法规框架,推动法治层面的基础建设,而不是直接管到一线。
由于相关领域和产品的复杂性,很多时候,只能从个案中具体判断合规程度,至于暴力讨债及很多涉嫌欺诈的情况,其实可以从具体监管中剥离,通过常规民事诉讼程序,形成对后端的压力。监管部门在整个过程中,更多需要促进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推动一线的执法力度。
对于合法、健康的贷款平台,也需要扶持与服务。单纯的整治性监管,短期能起到一定效果,但长期来看,堵不如疏,前端严管、定点打击不如日常执法、后端管理。需要对此负起责任的,绝不单单是两级现金贷整治工作的领导机构。
(作者系财经专栏作家)
- 蚂蚁国际任命首席创新官,加速推进数字化战略发展
- 马云现身支付宝20周年纪念日:AI将改变一切,但不意味着决定一切
- 万事达卡推出反欺诈AI模型 金融科技拥抱生成式AI
- OpenAI创始人的世界币悬了?高调收集虹膜数据引来欧洲监管调查
- 华为孟晚舟最新演讲: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 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开幕 携手共建数智金融未来
- 移动支付发展超预期:2022年交易额1.3万亿美元 注册账户16亿
- 定位“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品牌升级发布会上释放了哪些信号?
- 分贝通商旅+费控+支付一体化战略发布,一个平台管理企业所有费用支出
- IMF经济学家: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可以改善支付,增进公益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