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收费后,你会更加欲罢不能

迟到8个月后,支付宝还是追上了微信的脚步。

近日,支付宝发布公告,自今年3月26日起,将对信用卡还款收取服务费。去年微信宣布收费时,网友嚷嚷着要转投马云爸爸的怀抱,这次支付宝也收费了,少有人再说“用脚投票”的口头威胁,倒似没了去处。不过,银行和中小支付机构立即大打免费牌,誓要给网友们一个去处。当然,也可能只是蹭了一波热度。

用户是上帝,没有企业愿意得罪用户,变免费为收费,巨头们有苦衷,也做了周到的设计:既要降低负面影响,也盘算着要把坏事变好事,把用户牢牢攥在手里。

巨头收费后,你变得更忠诚了

一直以来,用户在免费还信用卡,支付机构默默在背后买单。

按照银行对支付机构的收费标准,如果全部交易都照此收费,每年信用卡还款产生的手续费支出将在1000亿元左右。在所有还款渠道中,即便微信和支付宝只占5%的市场份额,那也是50亿元的成本。变免费为收费,能显著改善财务状况。

不过,收费的背后,不仅仅是改善财务状况这么简单。国内有3亿信用卡持卡人,没有企业能敢放弃这些客户,微信和支付宝也不行。公告宣布收费策略的同时,两大巨头立即开启了多个通道,鼓励用户换取免费特权,试图把用户牢牢抓在手里。

以支付宝为例,用户可以用支付宝积分兑换免费额度。积分从哪里来?多用支付宝家族的产品、保持活跃就可以,如每天签到、用支付宝交水电费等等。

再看微信,只要在腾讯理财通买入10万元以上的理财产品(理财通黄金会员的门槛)或参加银行卡定期转入的爱定投活动,就能获取免费资格。

大致上,支付宝要的是用户活跃度,微信要的是理财规模,都有所图,而给用户的免费特权,成了补短板的手段,变坏事为好事。

“免费的渠道多得是,你收费,我走就是了,才不要什么免费特权”。主动权似乎掌握在用户手里。

去年8月,微信开始对信用卡还款收费,不少人嚷嚷着要逃离,银行和支付机构也摩拳擦掌,把免费的旗帜举得高高的。结果,用户还是微信的用户,部分用户只是不再用微信还信用卡,还有一些乖乖地买理财,成了理财通的黄金会员。

用户的日常生活已经与两大巨头深度绑定,说要离开,说得容易。

以手机充值为例,人人有需求,月月要充值,远比信用卡还款更能反映用户粘性。若有一天微信宣布对手机充值收费,你尽可以在无数个渠道中找到98折充值的法子,但给好友发红包,不还是要用微信?

免费模式破产?我不这么认为

两大巨头相继宣布收费后,有人解读称支付行业免费模式正在解构,甚至得出结论,互联网免费模式已宣告破产。我不这么认为。

我看到的是,支付巨头一边对提现和还信用卡收费,一边继续对扫码支付进行现金补贴。支付大厦最底层的入口业务一直是免费的,甚至花钱请你参观使用,现在不过是对大厦里的健身房和洽谈室进行收费,何谈免费模式的解构呢?

而银行和中小支付机构,只会把巨头收费看作是吸引用户的机会,仍会坚守免费模式,不会跟风式收费。

作为80后,我们看着周星驰的电影长大,免费电影看久了,大家就对星爷有了亏欠感。这些年,每当星爷的电影在院线上映,总有人呼吁要“还星爷一张电影票”,哪怕电影本身并不好看。

在与用户成千上万次的交互中,你若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好感,用户愿意自发地为你呐喊,偶尔消耗一下,没有大问题。

突然宣布对免费的服务进行收费,本质上也会消耗用户好感,微信和支付宝显然有这个底气,但中小支付机构不可能跟进。陪伴我们长大的导演何其多,没见第二个有星爷这待遇。

不过,行业环境的确发生了大变化,免费模式也的确正面临重大的挑战。

备付金集中存管后,备付金利息收入这个重要盈利渠道被封堵(占支付机构净利润的20%-50%左右),支付机构需要开辟更多的收费项目,才有财力继续在扫码支付这样的入口项目上提供免费服务。

同时,没有了开立在商业银行的备付金账户,支付机构无法给银行贡献存款,就很难再像过去那样争取到较低的通道费率。若银行上调费率,支付机构在成本端就会遭受压力,腹背受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大巨头选择放弃全面免费策略,开始对提现、还信用卡等场景进行收费;其他支付机构,继续执行大水漫灌式免费策略,但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开拓信贷、理财和其他“支付+”业务,把在支付上补贴的钱赚回来。

两种策略,都是理性选择。免费模式,也没有破产。

光照进来的地方

进退取舍之间,国内支付市场正在形成两大阵营:一边是有选择收费的微信和支付宝;一边是中小支付机构、银联云闪付和手机银行们,仍会执行免费策略。

这并非坏事。

支付市场苦两大巨头久矣。当收费模式不再铁板一块,固化的市场格局就有可能出现裂痕,对中小支付机构而言,这也许就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