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爆品?健康险万亿市场已预定丨亿欧问答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健康险变成了更为瞩目的焦点。历史经验告诉人们:疫情往往会提升公众保险意识,疫情过后通常会迎来健康险类保障产品销售的报复性增长。

参考“非典”时期,疫情始于2002年12月,2003年5月后得到有效控制,健康险在2003年2-8月单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21%、37%、70%、309%、265%、158%、131%。连续几个月出现100%至300%的高增长,远高于前后两年同期水平及同年其他月份水平。

健康险已是人们眼中理所当然的2020年“年度爆品”。

万事俱备,哪些因素在助推?

“力争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新年伊始,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描绘了这样一幅健康险发展蓝图。

实现2万亿目标的底气何在?市场、政策及技术三个方面都有利于中国商业健康险行业的发展。

首先,中国老龄化趋势是推动健康险发展的重要市场因素。

中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迄今整整20年。中国老龄协会今年上半年发布的《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表明,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8年的19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净增1.18亿,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

截至2019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5亿,占总人口的18.1%。专家预计,到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或将接近5亿。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老年群体基数的增大,社会上很大一部分医疗资源将被老年群体消耗,导致社会医疗消费负担增加。2017年,老年群体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为17%,却消耗了近70%的总医疗费用。而商业健康险作为市场机制,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中起到重要补充作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报告表明,基本医疗体系将于2026年面临很大压力,亟需商业保险的入局。

另外有研究表明,第一批90后已成为了新一代“保民”。90后普遍受教育程度高,出于风险抵御及家庭健康的考虑,对健康险的关注度高于以往。

其次,近年来,健康险处于政策密集区。

2016年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目标在2030年实现赔付支出占卫生费用比重显著提高。

2019年出台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不仅呼应了这一定位,且规范了健康险经营,使健康险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020年1月,银保监会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多项工作。

最后,技术的进步不停改变着保险产品本身及其呈现方式,并逐渐影响着用户对于保险的认知。

一方面,大数据行业的发展给保险定价提供了数据支撑;另一方面,互联网与保险的结合使销售渠道线上化趋势明显。

风口已来,什么痛点待解?

在市场、政策及技术三个重要因素的推动下,健康险强势的发展劲头早可预见,此次疫情更是给健康险打了一针“催化剂”。

疫情期间,各大保险公司加速了对健康险的布局。

保险公司从开发针对医护人员专属疫情保险到开发针对全国人民的保险产品,同时还升级了既有健康险产品的保障措施。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2月24日发布消息称,目前共有68家财产保险公司通过扩展产品责任等方式开发了600多款保险产品,70家人身保险公司在不增加保费的前提下,把1210款产品责任范围扩展到新冠肺炎。

肺炎疫情既引发了民众对重疾险医疗险等保障型健康险产品的关注,也激发了保险公司加速布局。两端同时发力,2020年健康险有望迎来大增长。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了千亿元,且呈逐年增长状态,到2019年已达到了7066亿元。即便按照2019年的增速,2020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也可达到9000亿元。而事实上,自2017年起健康险保费增速便逐年提升,如今在疫情的催动下,2020年健康险达到万亿规模几乎已成定局。

尽管健康险近年来扩容速度加快,但始终面临盈利压力。以7家专业健康险公司来看,2019年前三季度昆仑健康、太保安联健康、复星联合健康、瑞华健康四家均呈亏损状态,2018年也仅有平安健康和人保健康实现盈利。

综合来看,亿欧金融认为,健康险的发展主要存在两大痛点。

第一,产品同质化严重,易于复制的“百万医疗险”几乎成为健康险标配。太保安联健康与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曾对2017年健康险市场进行分析发现,各健康险公司呈现出健康险“泛寿险化”经营特征,在四大险种的保费结构中,疾病险占56.7%,医疗险占32.3%,护理险和失能险占比非常低。

来源:《中国商业健康险白皮书》

在险种设计上,缺少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的设计,为争抢市场,“价格战”则成为对手之间主要竞争手段。同时,“同质化”带来的是产品在客户端的高排他性,并不利于市场容量的发展。

第二,风险控制难。从行业交流数据来看,意外险、健康险的综合赔付率为67.3%,综合费用率为36.48%,综合成本率高达103.78%。健康险作为承保身体状况的险种,面对控费、逆选择、道德以及信息泄露等多种风险。

商业健康险的风要往哪里刮?

基于上述行业痛点,近年来,不少保险公司开始有意识的构建自己的大健康生态圈。

例如众安保险于2019年7月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探索“互联网医院+保险”新业态。通过投资医院,险企可以挖掘获取有价值的医疗数据,探索医疗数据的深入应用,以医疗数据反哺保险模型。

未来,“保险+医疗”的大健康生态布局将成为健康险行业发展的风向之一。

一方面,险企可通过互联网医院及健康商城等布局为客户提供综合的风险解决方案,获得服务方面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事前的健康管理与风险干预以及事后的诊疗理赔可以使险企获得用户更充分的健康数据,有利于产品定价进而实现控费。

伴随着产业链融合的大趋势,数据风控也将更为重要。险企需要考虑如何利用已有产业链数据优势挖掘用户保险需求从而实现精准投放,如何利用大数据实现更精准的定价,如何利用大数据实现健康险反欺诈,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高效识别理赔工作中的风险点,及时发现高风险行为。

未来,科技将进一步赋能健康险。

此外,健康险下半场主要战场将逐渐转到线上。3月4日,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发布《保险行业全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报告》指出,面对当下疫情,线上布局完善的公司所受影响相对较小。

从近年来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也可看到这一趋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公开数据显示,互联网保险在2012-2015年的4年间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保费收入增长近20倍。而2019年上半年共有71家财产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共381.53亿元,同比增长16.89%。

在健康险已蓄势崛起的大局下,随着越来越多的险企入局,竞争将会愈加激烈。而这其中,找准风向的险企才能在健康险万亿蓝海中突围。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3-16
2020年爆品?健康险万亿市场已预定丨亿欧问答
风口来了?其实一直在路上。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