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借贷模式浅析

文/房金所总裁陈序明

虽都说互联网金融是一片蓝海,但是经过E租宝事件后,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几乎已经是贬义词,随便找几个人谈对互联网金融的印象,多半是庞氏、跑路之类的坏印象。广泛的互联网金融概念,不仅包括P2P网贷,还包括众筹,第三方支付等多种模式。单纯从互联网借贷角度,也有着不同的商业模式,有偏互联网的也有偏金融的,有偏资产的也有偏理财的,有P2P也有P2B、P2F等。笔者根据经验对国内互联网借贷的几种模式做了粗浅的梳理。

总的来说,互联网借贷分为偏互联网的互联网借贷和偏金融的互联网借贷。偏互联网的互联网借贷本质是互联网,做的是居间服务,不承担金融风险。一般以资产端/贷款端为主。具体可细分为互联网贷款垂直搜索平台和互联网贷款服务平台两种。

偏向金融的互联网借贷本质是金融,核心是风控。可细分为自己生产资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和自己不生产资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主。资产端有线上贷款APP资金端有P2P、P2B、P2F等。

1:互联网贷款垂直搜索平台

搜索的本质是流量的加工和倒卖。如果把搜索当成是一个工厂,它的盈利机制就是把低价值的流量加工成高价值的流量卖出。这类借贷平台从各种渠道采购、获取的流量,然后转换成价值高的信息高价卖出,赚取信息差价。这种模式闭环全部在线上完成。

就互联网贷款垂直搜索平台来说,他们的盈利模式是将每个包含客户电话的商机,通过竞价以100-250不等的价格卖给金融客户经理或贷款服务中介。对接后的线下交易或贷款流程则没有控制。

核心竞争力:这种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为互联网端的产品研发和运营能力。

风险指数:平台完全不承担金融风险

盈利模式:信息费

典型代表:融360,好贷网,易贷网

此类模式的问题是客户体验差而且线上线下脱节:

贷款是低频交易,客户一般很难成为专家,贷款和电商不一样,还是相对专业的事情。所以客户通过简单的线上信息过滤,很难真正获得适合的资金渠道,往往耽误贷款进度、尝试多个渠道则错过贷款时机,或干脆贷不到钱。

线上只是商机,没有闭环,客户线上申请,资金方通过电话对接后,往往大量流程和手续都在线下完成,客户是否完成贷款,真实贷款金额,贷款体验如何都无从可得。

2:互联网贷款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意味着除了信息,还提供全流程服务。随着利率市场化,银行运营成本压力加大,银行外包服务一定是个趋势。另外随着市场已经差异化竞争,市面上可以提供各种成本的资金方越来越多,作为借款客户来说,也需要第三方贷款服务机构提供贷款解决方案和全流程服务。

互联网贷款服务平台为贷款服务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Online客户通过互联网方式申请贷款;Offline则线下提供整个贷前流程甚至贷后全流程服务。此类模式本质是利用互联网优化和整合贷款服务中介,全国近百万贷款服务顾问从业人员,但目前无全国性有品牌的贷款服务公司,更无互联网化,如果有一家公司能够整合这个市场,大有可为。

核心竞争力:此模式核心竞争力为两端:互联网端技术和运营,以及线下服务能力。

风险指数:不承担金融风险

盈利模式:平台提供的是金融居间服务,会向C端贷款客户收取1-3%不等服的务费,未来逐渐转向B端客户收取服务费。

典型代表:房金所,东方融资网

此类模式用户体验良好,但问题是闭环太长:

整个交易的闭环太长,从获客到最终成交,整个交易经过多个环节,如银行房产抵押贷款需要多个环节,一个来月时间。闭环长则较难控制,管理难度大,运营成本控制要求高,更容易内部各环节推诿。

此类模式线上强,线下弱不行;反之异不可。不过做对且难的事,才能有愿景,才能不容易被模仿。

3:线上贷款APP

线上贷款APP做的是互联网金融的资产端,是全流程线上申请、审核、放款、还款的APP.信用贷中间可以不落地,如果涉及抵押贷款,则需要线下服务团队提供服务落地。

此类模式近年来由于资产荒受到了关注,并且发展和竞争逐渐激烈。此类模式本质是用互联网方式替代传统的银行信贷、消费金融、小贷等模式。目前以小额信贷居多。此类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和难点为互联网端产品和运营;另外就是大数据风控。

未来基于场景类和垂直领域的是方向,相信陆续会涌现大量细分领域的企业。比如以从蓝领细分市场切入的手机贷,又如房金所即将上线的基于房产细分领域的线上贷款APP.

核心竞争力:互联网端产品和推广,及大数据风控。

风险指数:其模式本质是金融,需承担金融风险。

盈利模式:利息差和服务费

典型代表:手机贷、宜人贷,快贷、房金所即将上线的房速贷等。

4:自己生产资产的互联网借贷平台

大抵是看到中国银行业的暴利,大家都想挣息差,所以在中国P2P尤为火爆。不过想挣息差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很多,倒闭的也非常多,此类模式到现在已经是红海领域,也是洗牌阶段。

互联网金融平台高额的获客及运营成本,高昂的资金成本,居高不下的坏账率,导致市面上很少有这么高利率的优质资产能覆盖前面者所有成本。2015年下半年的资产荒,与其说是资产荒,不如说是没有找到高利率对应风险的匹配资产。银行之所以能够挣息差盈利是因为体量足够大运营成本被摊薄,另外有足够的信用支持其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坏账控制也严格。对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都想做银行的事情,但是还没达到规模时,要不就被获客成本烧死,要不就被资金成本贵死,要么就被坏账坏死了。可以预见,在未来只有掌握足够优质资产,以及大的信用背书的平台会逐渐凸显优势。

另外,相对线上P2P,线下财富管理和投资担保公司体量更大,更不透明和规范。互联网把线下规范或者不规范的财富管理、投资公司等模式透明化,并放在聚光灯下,把不规范和负面放大,实际是有利于规范民间金融,也是对老百姓和投资人权益有益。

2016兴许是P2P的灾年,随着问题平台逐渐曝光,流量和资金会呈现两极分化。随着质疑越来越多,弱的越来越弱,小平台生存会越加困难。而这些流量和资金会朝大平台和有信用背书平台涌入,导致强的越来越强。接下来如点融、绿地金服等,强信用背书的P2P也毋庸置疑会更快速发展。

核心竞争力:借款端核心竞争力是风险控制,出借端则是流动性管理。

风险指数:模式本质是金融,承担风险。

盈利模式:利息差和服务费

典型代表:宜信、点融等。

5:自己不生产资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除了生产资产挣息差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也有大多自己不生产资产只做平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此类公司大多是从各种渠道和资产方采购资产。如果发生逾期或坏账则由资产提供方保证金、资产提供方回购、处置不良资产等几种方式进行兑付。

此类模式是互联网化的第三方财富管理顾问,是线上理财超市。本质是流量导入和精选的理财产品平台。由于资产都是由渠道供给,也会一定程度减少资产荒压力。一般合作上来说,一般平台会要求资产提供方回购并要求一定的保证金,保证流动性和到期兑付。

此模式核心竞争力偏向于互联网端产品和流量能力,做的好的有如挖财、铜板街,还有银行系现在逐渐转为平台模式的陆金所。互联网无边界,此类模式无需深度生产加工资产,更多对接的是企业和金融机构方拿到资产,所以可以更关注流量。由于互联网平台的聚合效应,线上流量逐渐会寡头化,类似于电商行业的淘宝、京东、一号店等,可以预见最终少数此类互联网金融平台会做大并占据大多数的流量。

核心竞争力:互联网端产品和运营能力,寻找甄别资产的能力。

风险指数:平台理论上不承担风险,一般会要求资产渠道回购,或承接保险公司履约或规模大的担保公司等。

盈利模式:服务费和部分利差

典型代表:挖财  铜板街  陆金所等

总而言之

上面几种模式,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适合创业团队的模式。应该从创始团队核心竞争力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基因的模式。选择互联网贷款服务一定需要丰富线上以及线下贷款服务经验的团队;选择线上贷款APP则需要强技术团队和大数据风控团队;选择不生产资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则团队需要有极强的流量能力。中国的金融市场化估计是中国最晚市场化的领域之一,而每一个领域的市场化都会迸发众多的创业机会(比如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市场化的房地产行业,涌现了大批的上市公司 ),相信上述不管是哪个模式,走出特色做到扎实,在中国金融市场化和互联网融合美好的未来中,终有一席之地。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3-29
互联网借贷模式浅析
单纯从互联网借贷角度,也有着不同的商业模式,有偏互联网的也有偏金融的,有偏资产的也有偏理财的,有P2P也有P2B、P2F等。笔者根据经验对国内互联网借贷的几种模式做了粗浅的梳理。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