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股权投资“欺诈门”让我想起了《钓愚》

极客新金融6月6日(上海)

上周五,钛媒体报道了36氪深陷股权众筹项目“涉嫌欺诈”漩涡,被解读为科技媒体圈的又一起“撕逼”事件(就以主角双方之一的钛媒体为例,其创始人也才刚刚完成与老东家财经网的“撕逼”)。不过随着一些金融视角的解读加入,焦点由媒体“撕逼”转到了私募股权众筹平台的“姿势”上来,算是回到了正轨。避过第一波嘈杂的所谓的新闻热点时间后,笔者也来谈谈对这事的浅薄看法。

过了传播热点再来谈一件事,优势是不用交代背景,关注人的人自然会懂得;劣势是可能看多了各方的声音,容易随波逐流丧失主见。还好我从上周五事发起到敲下本文前都有意识地保持屏蔽,只阅读了钛媒体的深度报道和36氪的正式回应,以期能够不被带节奏。

“钓愚”

看完钛媒体的曝光和36氪的回应,跃入我脑中的第一个词竟然是一本书的名字--“钓愚”。

这是一本由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和罗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两位诺奖得主写的经济类书籍,书的全名是《钓愚:操纵与欺骗的经济学(Phishing for Phools: The Economics of Manipulation and Deception)》。他俩认为,“自由市场在为我们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信息不对称等让我们成为”钓愚“中的受骗者。”

当然,这里的愚不是真正指的是愚人,但正如作者所说,在人性弱点溢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时刻,总有聪明人会变成糊涂蛋。“善泳者溺,善骑者堕。”讲的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人性的弱点

回过头来看此次事件,从钛媒体披露的投资人群的聊天来看,朱飞大胆预判,投资人投资宏力能源股权融资项目是冲着“做市”承诺去的,希冀在大起大落的新三板中淘一袋金。简单地说,融资方抛出了这样一块馅饼--我被严重低估了,我正在通过实力机构做市,大家快来投资我,享受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投资回报率。

不是说一夜暴富的梦不要做,只是这种梦很多时候都被证明仅仅是梦一场。如果你看过新三板的交易情况,你就会发现至少两大常见问题--第一,大部分企业老股东把登上新三板视为退出的重要机会,而不是重新开启价值增值之旅。第二,大部分登录新三板的企业都是“僵尸股”,股票根本没有流转交易。

如果投资人能更理性、更客观一点去看问题,而不是被高回报蒙住双眼,相信就不会错过投资协议中对投资方式描述:定向增发或者老股转让--一个不起眼的“或”字,埋下了重要的隐患。由“定向增发”变味“老股转让”,实际上也是这次事件的核心问题之一--前者意味着大家一起做市,后者则是赤裸裸的新人为老人接盘。

信息不对称

信息多了,信息就对称了?有了第三方尽调信息,信息就对称了?第三方实时在跟新企业最新信息,信息就对称了?很多时候,恰恰相反,因为:你看到的信息,都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是有人处心积虑想让你看到的信息!

在这次事件中,朱飞认为投资者对信息的处理犯了大错误:太相信36Kr股权投资或者说36氪了。没错,36氪作为一帮年轻人操刀干起来的科技媒体,在科技圈的确享有名气。但是,这种名气不能毫无保留地等同到金融领域。搞金融的那帮人从智商到心肠都是极品,让36氪的尽职调查形同虚设不是什么难事。

更进一步,当投资人已经发现项目猫腻时,更不应该听信中间方的“粉饰”。譬如36氪说定向增发变为老股转让是好事,是以36kr的特殊交情才拿到的实惠,这个时候就应该揪一下自己以保持清醒了--哪有“娶不了西施娶东施更好”的好事。毕竟,36氪股权投资形式再新,也是靠收取基于交易的投顾费用赚钱的,保证成交是其第一要务。

信息中介vs.信用中介

在中国,互联网金融机构到底是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息。虽然国家相关政策有意把它们定义为信息中介,但在实际情况中投资人还是会把平台当做可信赖、可依赖的信用中介,口头禅是“XX上的项目/XX推荐的项目靠谱。”

投资机构很多时候也难摆脱信用中介之嫌,字里行间难免有疏通障碍、达成交易的韵味。在更广泛的互联网金融领域--譬如P2P借贷和网络贷款--负责成交的和负责风控的往往不是一批人,而是对立的存在,因为他们各有各的指标。因此,你会常常听到某公司放贷员帮助客户一起伪造材料骗过风控关的故事。

私募股权投资平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在法律上也一直处于灰色地带,为了逃避麻烦,参与的平台一般都把自己定位于信息撮合平台--尽管在促成交易过程中往往做出了信用中介平台该做的一些事,就像36氪在回应中所说的那样,是撮合项目投融资的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

在回应中,36氪并不打算和钛媒体撕逼,而是“轻描淡写”地称“该文并未真实、客观地反映事件全貌,表述和逻辑也不乏误导性”,称36氪“已经在与公司高层进行了严正交涉,亦通过北京融显律师事务所正式向宏力能源发律师函,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表示下一步将通过法律渠道,追究当事人责任,尽力挽回投资人的损失。”不过看看宏力能源这行情走势,我想这“维权之路”不会轻松。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6-06
36氪股权投资“欺诈门”让我想起了《钓愚》
上周五,钛媒体报道了36氪深陷股权众筹项目“涉嫌欺诈”漩涡。看完钛媒体的曝光和36氪的回应,跃入我脑中的第一个词竟然是一本书的名字--“钓愚”。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