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O2O、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再造一批BAT,物联网金融就要来了吗?

“如果说互联网金融是平面的,物联网金融则是立体的。”这是2014年时任平安银行行长的邵平在一篇与无锡物联网研究院院长刘海涛合作的《物联网与金融模式新革命》一文中所提出的概念对比。

如今邵平去职平安银行,邵平多次在公开场合宣扬的物联网金融却在平安落地。《物联网与金融模式新革命》的另一位作者刘海涛,在10月31日的无锡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物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上发布了他的新书《物联网:重构我们的世界》和他主编的中国首份《物联网金融白皮书》。

该白皮书最重要的结论说,物联网金融将彻底改变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的主观信用体系现状,转变为客观信用体系,这一体系如果大规模实现,国际的信用体系的游戏规则为之改变,银行、投资、保险、P2P等金融服务也将得到颠覆性重构。

另一端,平安银行已经将物联网金融付诸实践,尽管其商业应用仍仅显现出雏形。与刘海涛同台,平安银行贸易金融事业部总裁郭强在物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上透露,平安银行正在搭建一个物联网金融平台。

从郭强的介绍来看,平安银行的物联网金融平台已经实现了物联网监控、商品管理、线上化银行服务、数据管理等功能,涉及大众商品、汽车、液态化工领域。总体来说,物联网金融平台要实现的是以客户需求,应用物联网技术,以多方互联为载体的金融服务。

与平安银行类似,民生银行也已将物联网金融嵌入到汽车金融等领域。这两家银行都已显现出先觉者进军物联网金融的魄力。

物联网是何方神圣?

如今,互联网被拿来和物联网做比较的最著名的例子是:假如你在一间屋子里喝茶,而一墙之隔的另一间屋子正在遭窃,虚拟世界的互联网地球村并不能告诉你正在遭窃的事实,和你正在丢失的装有蓝牙、无线网、甚至定位追踪的手机,而物联网却可以。物联网带来的是一个数据交互,由传感器带来的相互感知的世界……

到2016年10月《物联网:重构我们的世界》出版,已是刘海涛研究物联网的第十七年,也是中国物联网发展的起步以来的第十七年。

早在1999年起步时,物联网概念的雏形还仅被命名为“微系统信息网”。在世界其他国家同期起步后,微系统信息网被改名为“传感网”。

到2016年,物联网基本概念和定义已基本确定,即面向实体世界、基于智能化和互联网化但又超越二者的感知和互动、物理与信息深度融合的全新系统。

刘海涛对物联网的超互联网性解释说,智能化是仿生学,物联网则是社会、团队属性的仿生学,以事件为驱动,它与互联网的虚拟性不同而关注实体世界的事件。“物联网离不开互联网、智能化,但超越前两者。”

物联网不仅被视为超越互联网的全新模式,中国物联网的先行者们在物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上声称,中国已经在金融领域找到了能对西方发达国家弯道超车的技术——物联网。

所谓物联网将使中国在金融的底层结构——信用体系实现弯道超车,其依据在于,“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具备完善的主观信用体系,中国在此方面由于不完善而处于劣势,如今中国在物联网技术已走在前面,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客观信用体系将对主观信用体系后发居上。”刘海涛说。

不过,即使经过了17年,中国和世界的物联网专家们仍在着力于底层技术标准的制定。2015年5月,刘海涛率领的感知中国团队在国际标准组织(ISO/IEC)的物联网标准化大会上赢得了主导国际物联网体系架构。外媒在报道中称,“开创了ISO六十多年、IEC一百多年来首次由中国从提出方案到标准编写主导未来信息基础网络架构的历史”。

美中财富基金的创始人JohnW.Allen甚至在无锡物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上提出了BALCOR系统概念,这是一种基于物联网自动交易体系、自动交易平台形成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以解决当权政府往货币市场”灌水”,如搞量化宽松、搞通缩的情况。他说,“这一货币体系有望重塑国际货币体系。”

物联网金融超越互联网金融论

进一步说明,所谓物联网金融弯道超车的实现原理,在于物联网技术所开启的基于客观信用体系,将重构以主观信用体系所代表的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形态。

在刘海涛看来,互联网金融只实现了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二流合一,仍是主观信用体系,这一体系并未降低金融的风险,也未能解决其信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问题。而在物联网终端和系统所形成的物理世界的镜像反映下,物联网金融却可以全面降低金融风险,因其实现的是信息流、资金流和实体流的三流合一。

如果这种三流合一能够实现,那么它将“让实体世界实现有组织、主动的感知互动,让虚拟经济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全面感知实体经济行为、准确预测实体经济的走向,让虚拟经济的服务和控制融合在实体经济的每一个环节中”,前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在《物联网与金融模式新革命》中写到。

因为将实体流纳入金融活动中,民生银行副行长石杰在物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上说,物联网技术是服务实体经济的突破口,银行方能切入用户的经营经济活动,实现按需贷款,按进度放款,数据有可控性,物联网平台有“深度”的智能化金融服务。

据石杰介绍,民生银行利用物联网的智能仓库、感知芯片等工具,已实现汽车金融、大宗商品金融提供智能化的质押监管,目前余额已经超过200亿元。

这种以万物相互传感、交互形成数据,依据事件驱动的服务,融资方和物联网金融平台以及投资方都将获得以实时数据为基础的投融资需求。平安银行贸易金融事业部总裁郭强说,这一模式下,融资方可以实现按需借款,投资方也可以批量、精准借款。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推进,带来的客观信用体系的完善,按照刘海涛在《物联网:重构我们的世界》中所得出的结论,其将很大程度上减少“泛亚、e租宝、中晋”等风险事件的爆发。

重塑金融体系

“物联网金融正在改变银行、投资、保险、P2P等的金融服务模式”。这一概念在《物联网金融白皮书(2016)》中提出。

白皮书列举了几大金融业态的物联网金融变现方式。如对保险的改变,传统的保险业是大数法则、概率驱动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保险业则根据事故发生的次数、预测等实现保险服务,这是根本性改变。”比如,针对汽车险的骗保问题,若在投保车辆上装上物联网终端,可对驾驶行为综合评判,可根据驾驶习惯的好坏收取不同的保险费。”

物联网和银行的结合更具代表性。当下,银行对不动产贷款比较放心,而对动产贷款相对不放心,这是因为动产存在的不确定性风险。接入物联网后,由于对物体镜像的感知,能对动产全程无遗漏地监管,“对银行来说,就能把动产变成不动产,对商家来说,动产的资金也因此盘活了,并且,由于数据的交互性,也可避免重复质押、空押现象。”刘海涛说。实际上,平安银行在此方面已经开始应用于汽车金融上。

动产因为无遗漏的监管变成不动产属性,这一转变同样适用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变现”,刘海涛认为,“因为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是人输入的,线上是线上,线下是线下,而物联网金融线上线下不区分,物联网金融到来以后,O2O就不会再有,这就形成了三流的深度合一。”

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设想远远不止银行、保险等金融业。在其他行业,邵平指出,物联网让传统智能安防监控从事后追踪变革为事前预警;让传统智能交通的红绿灯控制车流量变革成车流量控制红绿灯;让传统基于RFID、条码、二维码的物流信息化被动管理变革成主动无遗漏环节监管……

当下,物联网形成主要模式M2M——即机器对机器的连接与通信,《中国物联网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750亿,M2M突破1亿元,占世界总量的31%。

在被誉为“物联网之都”的无锡,已初步形成了以感知端设备和网络端设备为代表的物联网制造业,和以网络服务、软件与集成服务、应用服务为代表的物联网服务业。

无锡市副市长王进健在物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上披露,无锡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达2000多亿,产业网相关的企业达到1200多家,从业人员突破了15万人。

从规模和从业者来看,这个业态刚刚开始,但这场物联网博览会的几百名演讲嘉宾中绝大多数人,已经认定物联网时代正在来临。在巨大的应用场景和海量的应用模式前景下,物联网、物联网金融的开拓者们,正野心勃勃要“再造一批BAT”。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