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基金大事记:我们改名了,同时打响净值保卫战

文丨 刘信凤

2月13日讯,2月10日,证监会将保本基金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直接目的是打破投资者对保本基金绝对保本的刚兑预期。至此,保本基金进入存量时代,并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避险策略基金。

净值保卫战压力巨大

数据显示,目前存续的保本基金共151只,资产净值约3200亿元,可谓扩容迅猛。但保本基金业绩并不尽如人意,且有相当比例的产品直接面临“净值保卫战”的巨大压力。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在151只保本基金中,有35只基金单位净值低于1元发行面值,占比达23.18%。且当前市场上有36只保本基金将于2017年到期。保本基金净值跌破面值,产品到期后能否兑现保本承诺,仍是未知数,或将面临到期无法保本的窘境。

近两年保本基金业绩令人堪忧。2016年,保本基金平均收益率仅为0.05%,远低于同期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2个多百分点,创近5年新低。在去年有业绩可查询的89只保本基金中,41只收益率为负,占到近半数。2017年保本基金颓势延续,截至2月10日,2017年以来净值发生亏损的保本基金共有34只,占比为22.52%。

笔者追溯发现,保本基金出现大幅亏损,直接原因是2016年底资本市场面临的“股债双杀”导致,股市和债市同时经历了一波下跌行情,造成基金净值普遍下跌,保本基金也未能幸免。而美国加息预期和国内金融监管趋严,加之年末资金面紧张更是火上浇油,令保本基金一挫再挫。

内忧外患之下,保本基金步履艰难,经营惨淡。当初打出的“进可攻退可守”的销售旗号屡遭挑战,牛市行情下的高额收益也不复存在,保本基金是否还能“保本”引发市场猜测,而去年底保本基金在股债双杀背景下大幅下跌也令投资者格外失望。

保本基金更名始末

保本基金创立之初,严格遵循保本策略,基本不放杠杆,或者在高评级债券上放很小的杠杆,多数通过CPPI策略操作建立安全垫,结果仅能保本,收益难以出彩,后来保守策略便被市场抛弃,后续出现的保本基金风格日益激进。在牛市背景下,保本基金实收获了不俗业绩,也吸引了大量资金前来布局。

如今股市、债市都处于调整阶段,后续行情有待观察。央行年初的“变相加息”政策,令未来资金面趋于紧张。而且,管理层金融监管决心坚定,去杠杆、去通道行动频繁,也在加剧市场波动,短期内股指承压,债市难言乐观。这一系列动作都对保本基金造成巨大压力,到期保本概率逐步降低。

有业内人士坦言,伴随着监管收紧,保本基金收益和规模双双下降,未来很难再现前几年牛市行情下年化10%的收益率情况。截至目前,虽未出现保本基金到期不保本的情况,但已有到期的保本基金选择转型或干脆清盘,且业内人士认为保本基金到期转型或清盘的趋势将会延续。

管理层也注意到,保本投资策略及保障机制的安排并不能确保对投资本金的绝对保障,在极端市场情形下,投资者仍可能面临投资本金亏损的情况,因此决定对“保本基金”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这一决策明确了保本基金必须是策略保本而非结果保本,在策略上必须严格实行保本策略,不能为了收益置风险于不顾。

与保本基金改名相匹配的是,《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同步更名为《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并对以下内容作出修订:取消连带责任担保机制;完善对避险策略基金的风控要求;限定避险策略基金规模上限,防范相关风险;完善基金管理人风控管理要求。为做好新旧规则衔接,管理层对过渡时间做出了合理安排。

取代保本基金的避险策略基金将会演绎怎样的基金故事,让我们拭目以待。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2-13
保本基金大事记:我们改名了,同时打响净值保卫战
取代保本基金的避险策略基金将会演绎怎样的基金故事,让我们拭目以待。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