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管指引中的漏洞:退出清算无“法”可依

文|网贷之家

3月7日讯,当你投的P2P退出网贷市场,你的资金安全有保障吗?当然,越来越多人会说,我的平台有银行存管。那好,当你投的P2P有了存管业务,突然要退出行业了,你的资金会安全吗?

《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中明确指出,银行开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不对网络借贷交易行为提供保证或担保,不承担借贷违约责任。也就是,你投的平台正常运营时,银行并不会对你的资金安全负责,一旦平台退出,银行存管能起的作用或将更加有限。

对存管指引逐条解读,其中平台退出时的清算处置这项重要内容被业内所忽视,目前未见足够的讨论。

存管指引第十九条表示,委托人(平台)暂停、终止业务时应制定完善的业务清算处置方案,并至少提前30个工作日通知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及存管人,存管人应配合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委托人或清算处置小组等相关方完成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专用账户资金的清算处置工作,相关清算处置事宜按照有关规定及与委托人的合同约定办理。

按照规定,网贷机构必须要同银行进行资金存管业务。所以平台到了清算处置阶段,一种可能是平台换家银行进行存管,二是平台从网贷行业退出。

从资金安全方向考虑,第二种退出的情况更值得投资人关注。毕竟现有存量需要淘汰一部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哪怕是进行了资金存管的平台,未来也有退出的可能。而退出过程往往伴随着风险,资金存管并不会将风险与投资人完全隔离。

最新存管指引首次谈及清算处置问题,并要求提前通知监管部门与相关方。监管层此次对平台退出做出了安排,但留下不少漏洞。

清算方案无“法”可依

其提到清算事宜将按照有关规定与委托人的合同约定办理。

问题来了,有哪些相关或者更具体的规定可参照呢?细数历史文件,翻阅合同约定,最后处置工作能明确吗?

先看看有哪些“有关规定”。有关网贷行业与资金存管的规定,目前来看,有2016年8月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暂行办法》,10月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与《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及今年2月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此外还有正陆续出台的地方文件。

如果范围提升些,可以涉及到《破产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

但对于网贷机构的善后处置,找不到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

此外,再看存管的合同约定。尽管涉及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但是该份协议属于保密协议,具体内容,外界并不知情。而真实情况如何,并不容乐观。

某个已经接入存管业务的平台高管曾向笔者透露,该平台签订的网贷存管协定并没有涉及平台退出的清算处置工作。而根据网贷之家、盈灿咨询的统计,与该平台合作的银行,目前已经与多家平台达成合作。

另一家新加入存管业务的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我们这点(清算退出)还没有考虑到,正在研究!”。

既然是保密协定,那么关于清算退出的相关内容很可能不尽相同。另外一家银行存管业务方面人士则透露,“与平台签的存管业务合同上有相对完整的退出机制条款,针对合作方退出的原因有相应较完善的措施,主要是债权债务的结清和后续业务的处理。”

问题出现了。同样的资金存管业务,平台退出工作的安排每家银行却不相同。

虽然平台不触碰资金,但为了争取达成存管合作,在清算退出的工作安排中,银行会不会给平台放出便利?平台因自身问题而退出的,资金结算时,银行这时候是什么角色?满足什么条件,对投资人资金如何处理,才能认定为真正的清算退出?这些问题,只有平台方和银行方面签订协议的人知晓,而投资人则难以知情。

网贷平台是如何退出的?

据网贷之家行业研究员陈晓俊介绍,网贷平台的退出,一般正常停业,平台就不发新标,到期一笔算一笔,正常结算;当然还有就是通过一段时间分期还款的方式进行资金结算;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没钱导致还款困难。网贷之家、盈灿咨询最新数据显示,至2017年1月底投资人损失的金额占待还的比例为3.1%。

之前平台退出过程,不乏奇葩的兑付事件,如以酒抵债、以蒜抵债、以树抵债等。

回顾以往可以看出,在最终的清算处置中,不管投资人是否愿意,平台方都有最后处置方案的决定权,正常停业算好的,遇到分期还款、甚至没钱还款的,投资人就有可能遭受到资金损失,然后通过报警立案、法院宣判等漫长的司法程序后也许可以按损失金额同比例回款。(通常退款比例都很低)

退出机制亟待建立

金融行业都应该有着适当的准入、退出机制。虽然当前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尚没有成熟的退出机制,但是这些行业都有较高的准入门槛,而且,金融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以减少个体机构经营不善对行业整体的冲击。

相比较其他金融机构,网贷机构的退出机制可能更为急迫。因为经历了野蛮成长的网贷行业,很多的平台会因为各种压力而被清退出局。

笔者认为,如今的尴尬,是因为监管思路与现实情况的不匹配造成的。如果平台只做信息中介,不刚兑,投资人自担风险,使平台不触碰资金的资金存管业务自然是很彻底的保障,但是现实情况中,投资人不具备风险识别能力,行业发展至今资产复杂多样,一般的投资人难辨真假,P2P平台多少承担着信用中介的职能。

所以平台需要参与管控风险,直到平台退出清算,也得给投资人做好最后安排,而处置不好,投资人与平台方就容易发生纠纷。

信息中介的定位是目前对平台监管的出发点,也是如今制定一项完备监管政策的难点。存管指引文件一方面为银行免责,另一方面清算退出留下了监控的真空地带。

当然,目前看来这些担忧有些杞人忧天,对接了银行存管业务还退出的平台,业内尚无先例。但对于风险事件频发的互金行业而言,防微杜渐很有必要。也希望监管层能早日出台相关退出清算机制,毕竟以各大平台老板们的钻营能力,这样的监管真空地带太容易被钻空子了。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3-07
银行存管指引中的漏洞:退出清算无“法”可依
样的资金存管业务,平台退出工作的安排每家银行却不相同。虽然平台不触碰资金,但为了争取达成存管合作,在清算退出的工作安排中,银行会不会给平台放出便利?平台因自身问题而退出的,资金结算时,银行这时候是什么角色?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