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的冰与火:行业规模狂飙 业绩分化严重

文丨中国证券报

3月31日讯,2017年以来,有私募业绩节节攀升,短短两三个月超60%的收益,但同样有私募只能无语竟凝噎,损失惨重,亏损超过30%。

业绩两重天

在市场行情不断震荡的大背景下,少有人能独善其身。2016年,阳光私募出现整体性亏损;而刚开头的2017年,发行量骤减、业绩分化、人心思变等诸多不利现象屡现不止,私募行业“过冬论”甚嚣尘上。面对行业波动,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的中小型私募往往首先“熬不住”。

01、业绩分化严重 私募经理压力大

各个股票策略私募基金之间的业绩分化在逐渐加剧,表现好的基金收益越来越高,表现差的基金越亏越多,两级分化现象愈演愈烈。

记者根据私募排排网公布的数据统计发现:在自主发行的3067只股票策略型私募产品中,今年以来有1056只为负收益,收益最差表现为-33.67%;而在这些产品中,收益最高的则达到64.09%。

“我认为,私募基金经理是中国压力、工作量、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因刚刚开始发行的时候,大多走身边圈子,朋友、同学关系等发布一期产品,一旦败了,身 败名裂,精神都很容易出问题。”一私募人士表示,基金经理在表面风光背后,往往是在拿着客户的钱在刀尖上跳舞,如履薄冰。

拿着客户的钱,想要玩出花样,这并非一件简单的事,要是像下面这些业绩,不知道该怎样跟客户交代。

壮士,来,请干下这杯“苦水”!

02、中小型私募日子难过

“现在中小型私募日子非常不好过,业绩不好,非常难受。”深圳一资深投资人士表示,中小型私募表现欠佳的主要原因仍是市场因素,这也导致一些小私募新产品发行困难、渠道费用高居不下。

不过,另一私募行业观察人士则指出,私募的规模并不完全决定其业绩,主要是看各公司本身的策略以及投研力量,只是相对而言,大型私募业绩会更加稳定。

从业人员跳槽频繁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底,私募基金从业人员已达到28.23万人。但在股市低迷,私募面临募资难、投资机会少、回报下滑等困境之下, 一些私募人士均坦言“熬不住”了,甚至出现“回流公募”的现象。除了奔向公募、券商等相对稳定的大机构,有的则跳到其他规模大、待遇更好的同业机构。

01、吐糟赚不了钱

一深圳私募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深圳地区的私募基金近3000家,这么多私募中,其实能真正赚到钱的并不多,同时行业的流动性也非常高。

据了解,私募证券管理人的主要收入为管理费和后端的业绩提成。在目前股市震荡市的背景下,鲜有私募能获得后端的业绩报酬,绝大多数私募管理人能取得的确 定性收入仅为管理费用。目前私募管理费大多按照1%~1.5%来计算。假设管理费按照1.5%来算的话,刨去支付给通道和渠道各方的费用,实际到手的大概 为1%。

对此,深圳一私募机构总裁助理表示:“每个人都想做金融,现在深圳的私募公司的数量你知道有多少吗?而且私募其实很难赚到多少钱,你自己算,管理两个亿的钱,管理费一年四百万,养十来个人,加上办公费用,剩下没多少。后端提成其实也没多少,而且要等好多年。”

02、大浪淘沙

市场不景气,人心思变,私募的人员和团队稳定正在受到挑战。深圳赛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伟冬认为,市场不景气肯定会影响私募团队的稳定,但这是一个大浪淘沙出金子的必经阶段。经得住考验,能在熊市中盈利并保持持续盈利的投资家才能逆流而上崭露头角。

罗伟冬表示,目前,有离职的也有新成立的加入私募这个行业,这是一个动态的情况。“除了市场因素,还有就是很多私募人士都在思考,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如果不适合的话,是否转行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更有利。”

03、良性流动

亚投基金投资总监刘伟杰认为,人员流动很频繁,这并不意味着行业在过冬,而事实上私募基金是一个正在逐步壮大的行业,每年规模都在增加,只是行情低迷的时候人员流动更多一些而已。公司与公司之间基金经理、研究员的流动是良性的行业现象。

“这个行业流动性本来就大,券商、银行都具备这个特点,每一波行情好的时候,券商就招人、股民排队开户;行情不好的时候就开始裁人。私募又是一个处于成长中的行业,需要通过人员的流动来继续整合,包括现在做主动管理型的也都在整合自身的投研、交易团队。”

行业处于洗牌期

目前国内数量庞大且集中度低的私募基金行业,未来可能会经过行业洗牌淘汰相当一部分参与者,最后留下一批竞争力较强的私募机构,提升行业集中度。

01、行业生态突变

目前,市场生态正处于急速变化期,市场监管正不断趋严,价值投资重回资金视野,对私募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去年末,昔日的私募冠军创世翔因豪赌即将退市的欣泰电气亏损将近2亿元,同时还因操纵证券市场,被证监会罚款超过6000万元。这也意味着,随着监管趋严以及市场风格转换,原来那一套打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市场生态。

“前几年很多私募还是喜欢小票,要是思路没转过来的话,今年业绩不会很好了。”上述深圳资深投资人士表示,今年绩优股、蓝筹股的走势更好,如果风格转变早业绩就还好,但如果转变较晚,业绩就会十分尴尬。

02、行业集中度低

从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成熟的美国私募基金行业总规模达到9.96万亿美元,只有2694家管理公司,前十大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占比达到 50%,每家管理的私募基金平均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反观中国,已在登记机构中,管理规模最大的私募不过几百亿元人民币,连美国的 行业平均数也难以企及。

罗伟冬表示:“过去两年已经注销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私募管理人牌照,但是还有18000家私募管理人。后面的竞争和淘汰之激烈,可想而知。而熊市正是考验私募和拉开距离的时候。因此有私募熬不住,这将是长期存在的新常态。”

03、部分私募会出局

行业洗牌正在来临。私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绩优大型私募日子越过越滋润,能力缺乏的小私募则入账稀薄渐入窘境。据统计,管理规模越过20亿元大关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私募数量上升最快。

对此,刘伟杰分析指出,洗牌期间会有部分私募出局,但也有部分明星私募会呈现几何级扩张。

当然,强弱转换时刻都可能发生,强者恒强的逻辑并不完全成立,部分中小型私募同样有可能依靠过硬的投研能力脱颖而出。不少业内人士也曾指出,“规模是业 绩的杀手”,不少私募在规模小的时候表现惊人,然而随着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优势却很难延续,获取高收益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3-31
私募的冰与火:行业规模狂飙 业绩分化严重
随着私募行业认缴规模狂飙至11万亿,远远把公募基金甩在身后。行业高速发展,但业内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