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能否被大众所接受

文|Debbie

4月18日讯,伴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兴起,不少传统行业在和互联网的结合中再次焕发了生机。由于互联网在资源配置的优化和集成上具备天然优势,人们纷纷寄望“互联网+、医疗”可以为看病贵和看病难的痼疾提供一剂良方。

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养成了用手机解决问题的习惯,因此移动医疗也渐渐进入人们的家庭。所谓移动医疗是指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主。

尽管移动医疗可以解决人们在看病时所遇到的部分问题,但是仍旧面临着一些困难。

资本对移动医疗减少

在移动医疗出现的早期,资本对其可谓极为推崇,2015年融资事件高达283次。最巅峰时期,短短两个月内就有近十个移动医疗领域的融资项目,行业热度可见一斑。在那时,资本看中移动医疗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看病是刚性需求,看病难是社会性难题,移动医疗恰好是满足了刚需、切中了痛点,可想象空间巨大;二是移动医疗前期增长强劲,未来前景大有可为,资本无不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进入2016年后,资本对移动医疗态度开始转变,从推崇转变为唱衰。移动医疗遭到唱衰主要涉及四方面:一是线上问诊局限性凸显,收入规模过小,难以支撑起整个平台业务的发展;二是空有庞大的用户规模却难以实现变现,流量毫不值钱;三是平台数据造假普遍,估值过高,泡沫严重;四是烧钱换市场效果不显著,用户流失明显。

看小病比较靠谱

曾经使用过移动医疗的人们表示,通过搜索引擎搜索“问医生”功能,按照要求填写了主要病症、发病时间,并且分别上传了3张局部、整体及特写的高清照片。在提交这些信息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询问是否要绑定手机号,如果绑定,有答案后会有短信实时通知,否则只能时时打开网页查看医生是否有回复。

绑定了手机号后,就收到短信提醒,也会有医生回复,但是仅仅根据照片也不能完全确定病情,所以也会出现不同医生有不同的诊断结果,至于患者相信哪个,那就需要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与医生描述最相近的可信度较高。

所以对于网络看病,小病比较靠谱,比如感冒发烧、扭伤、伤口护理等,即使误诊了也出不了大问题,同时他们也没有法律责任,假设出现问题,连举报的地方都没有,更没有保证而言。

移动医疗也能信息泄露

现在很多移动医疗采用的是OTO模式(线上到线下电子商务模式)。患者在线上通过App寻找到自己中意的医生,对其进行相应的询问。觉得满意的话,可以约线下进行面诊,一般都是到医生工作的医院进行,结束后再回到线上,与平台一同对医院及医生做公开的评价,这也是一个监督的过程。

但是现在移动医疗也面临着三方面的风险:

首先是存在患者与医生跨平台进行私下联系,比如第一次通过平台找到某位医生进行治疗,效果感觉还不错,那下次就可能直接找到医生进行治疗,这样虽然省去了平台的中介费,但是患者却少了一道保障,是一种冒险的行为。

其次是移动医疗被“滥用”“错用”,有一些不适用的病症也被强硬地移植过来。比如许多咽喉有问题的患者把自己的检查报告及高清照片传到平台希望能得到专家的诊断。但是声带的问题往往非常复杂,很多时候需要医生看到患者声带运动的实际情况才能给出准确判断。单纯的“拍图问医生”给医生带来了极大的误诊风险,把病说大了会被认为是小题大做,把病说小了会被看成是误诊,医生往往也很为难。

再者是患者信息的泄露。现在医疗行业也存在着“黑市”,尤其是移动医疗,专职倒卖客户信息的大有人在,也有黑客专注于攻击医院网络窃取信息。

移动医疗其实对于人们看病还是解决部分问题的,对于小病或是简单的病,不用去医院排队看病,通过网络可以快速得到解决,对于大病或是复杂病,移动医疗还是尽量不要触及,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4-18
移动医疗能否被大众所接受
移动医疗其实对于人们看病还是解决部分问题的,对于小病或是简单的病,不用去医院排队看病,通过网络可以快速得到解决,对于大病或是复杂病,移动医疗还是尽量不要触及,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