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现金贷规模同比约增12倍 当前市场规模至少6000亿元

华南新闻中心 李秀华 发自深圳

和讯网消息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至少有30家P2P网贷平台涉及现金贷业务,相比去年,短期现金贷业务增长将近12倍。根据市场估测,目前整个现金贷行业的规模约在6000至10000亿元。而随着现金贷引发多起恶性事件,国家加强对现金贷的监管,由此引起各现金贷平台和投资人的“恐慌”,纷纷开始调整业务方向和投资方向。但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现金贷服务于大量的低收入人群,促进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因此,现金贷不应该被妖魔化,它缺的是有效监管及合理规范。

根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3月底,全国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281家,至少超过30家P2P网贷平台设有现金贷业务,包括拍拍贷、宜人贷、信而富、点融网等平台,约占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1.3%。

据不完全统计,P2P网贷短期现金贷业务(剔除净值标、债权转让标)在2016年1月单月成交金额仅为1.57亿元,随后近1年多时间整体呈现单边上升,近半年上升速度进一步加快,2017年3月单月P2P网贷短期现金贷业务成交量达到47.78亿元,同比增长了1198%,约占2017年3月P2P网贷行业单月成交量的比例约为2%,考虑P2P网贷行业同样剔除净值标、债权转让标后约占P2P网贷行业单月成交量的比例约为3%,预计4月成交金额将突破50亿元。

另外,根据网贷之家数据,从网贷平台短期现金贷业务增长情况看,2016年3月成交金额约5亿左右,2017年成交金额约58亿左右。也就是说,过于一年,短期现金贷业务增幅约12倍,确实呈现爆发式增长。而根据市场估测,目前整个现金贷行业的规模约在6000到10000亿元。

融裕贷CEO葛绍春表示,现金贷是现有金融业务覆盖不到人群的福音,让更多人群享受到国家普惠金融的政策。另外,现金贷同时让中国金融服务形态更加完整,助推金融行业发展,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完善金融服务覆盖领域及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

但是,随着现金贷的高速发展,因其通过高利润覆盖高风险的运营模式,不严谨的风控及贷前贷后的缺陷管理,导致多起恶性事件发生,由此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特别是,今年4月10日,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其首次提出要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

随后,有消息称,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向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联合工作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补充说明》。

此消息一出,引起了各涉及现金贷业务的平台以及投资人的“恐慌”,纷纷开始做出调整。

据了解,东莞一些P2P平台已经开始叫停现金贷业务。日前,东莞互金行业协会相关人员透露,由于风险系数颇高,协会已经提前对东莞的网贷平台做了相关的风险预警工作,如今很多平台都叫停了该业务。

有网贷机构研究员表示,由于现代社会确实存在大量的个人小额信贷借款需求,而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一般不对个人提供小额贷款业务,即使提供,也需要繁琐的手续和各种证明担保,获得一笔贷款的周期很长,无法满足个人生活消费资金急需,有需求就会有供给,这项业务始终会有公司开展,所以对于现金贷业务不能禁止,不能一棒子打死,更多的应该是加强监管,同时,对行业的监管并不等于压制这个行业的发展。

其实,现金贷作为个人信贷业务的一种类型,如果将现金贷概念界定为类似于美国的Pay Day Loan业务,那么现金贷则属于个人短期信贷业务,而且还属于生活类信贷消费业务。因此,有业内人士建议或许国内关于现金贷的监管可以参照国外的。例如,国外关于信贷消费业务都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主要从三个角度:一是主体标准,消费者限定为个人;二是目的标准,即强调“为个人、家庭目的”;三是数额标准,融资金额不超过一定数额。

葛绍春认为,规范现金贷发展,切实做到普惠金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从业公司在高利率、风控难、风险高问题面前,可以约定利率上限;第二,在杜绝恶意骗贷、多头借贷等问题上可以通过大数据建设和完善等方面加强投入以提升风控能力;第三,限定罚息上限,避免恶性循环;第四,增加不良信用人群的社会公共成本;第五,守住经营道德底线,引导市场良性发展。让金融服务于人非绑架于人,才能真正普惠人民。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