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星电子发布了第二季度业绩财报,营业利润同比增长72.7%,约为126.8亿美元,超越苹果,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第二季度,三星电子营收约为5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三星漂亮的业绩报告,与DRAM和SSD芯片需求强劲以及三星S8系列手机热销有关。其中,三星智能手机业务贡献了约36亿美元利润。
与三星相似,苹果第三财季业绩同样表现出色,营收为454亿美元,同比增7%;净利润为87.17亿美元,同比增长12%。在新一代旗舰手机未发布的空白期,苹果的业绩表现超出了预期,这也刺激苹果股价大涨。
然而,无论苹果还是三星,均是在全球表现出色,在中国市场却遭遇滑铁卢。三星智能手机业务在中国市场每况愈下,市场份额已跌至3%,大幅落后华为、OPPO、vivo、小米。即便是三星S8,也未能力挽狂澜。国际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报告显示,华为的份额为20.2%,OPPO为18.8%,vivo为17%,小米为13%,三星的份额仅为3%,而去年同期,三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还有8.2%。
与三星相似,苹果在大中华区也表现萎靡,第三财季营收为80.04亿美元,环比下滑25%,同比下滑10%。苹果大中华区的业绩持续下滑,相比 2015财年第三财季,苹果大中华区的营收已下降了一半以上。在市场占有率方面,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苹果在中国的份额为8.2%,仅排第五位。
那么,为什么三星、苹果的手机业务在全球市场高歌猛进,在中国市场却不断萎缩,被国产手机打得灰头土脸?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苹果手机、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大败局?
首先,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虽然苹果手机在体验上无可挑剔,三星在设计上出类拔萃,但它们并未针对中国消费者做强化与改进,比如三星S8系列与苹果手机,在续航上表现不尽如人意,一天两充成常态。而中国手机用户大部分为重度用户,有境外研究机构曾做过统计,中国大陆的手机用户在使用手机时长方面,位居全球第二位。对中国手机用户来说,续航是它们重要的考量因素,而这恰恰是苹果手机和三星手机的不足之处,无法满足中国重度用户的需求。
其次,软实力不足。三星手机在硬件设计上,的确无可挑剔,尤其是三星S8系列,堪称设计最完美的手机。然而,三星手机在软实力上,却远不如自己的硬件水准,产品的本土化也做得不够好。三星的中国用户反馈,在软件体验上,三星手机不如国产手机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国内用户的消费习性和喜好,在用户体验上,相对让人满意。
再次,国产手机质量改变、性价比高。这几年,国产手机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华为、OPPO、vivo等领先的国产手机,在产品质量上已无可挑剔,工艺进步也十分明显,苹果反而陷入了创新瓶颈,手机在工艺上几乎没有突破,让中国消费者逐渐感到腻烦。当然,最为关键的是国产手机性价比比较高。相对于苹果、三星旗舰机售价五六千元,两三千元的国产手机不错,而华为的Mate9系列与P10系列,在体验上已不输苹果、三星,也导致苹果、三星的高端用户往华为迁移。更多人出于经济的角度,选择了国产手机。
第四,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更激烈。欧美市场以及日韩市场,消费者可选择的手机品牌并不多,国产手机受制于各方面原因,在发达国家市场一直找不到突破口,只有华为在欧洲市场表现不错,中兴在美国市场有一定份额,OPPO、vivo、小米只在印度等东南亚国家表现不错。相对而言,中国手机市场十分拥挤,不仅有洋品牌,更有几十家国产手机云集如此,这就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
以上多个方面原因的叠加,导致苹果、三星在中国市场疲软,竞争力不及国产手机。返回极客网,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世间将再无松下电视:松下官宣解散家电子公司并彻底放弃电视机业务
- 雅迪集团与南都电源签署协议:携手共绘固态电池未来蓝图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