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号设“千寻奖”,是要打造中国内容创作者的“普利策”?

摘要:英国作家狄更斯曾在他的《双城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脍炙人口的名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段话用于形容今天的内容创业环境无疑是最为

英国作家狄更斯曾在他的《双城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脍炙人口的名句: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段话用于形容今天的内容创业环境无疑是最为贴切。在内容创业如火如荼的中国,内容创作者们拥有有史以来最丰饶的激励机制,但是在激励下,标题党、三俗等劣质内容泛滥。“震惊部”的调侃以及“人民网三批算法推荐”与内容创业的热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近日,主要内容平台之一的百家号启动了一个颇具情怀的内容创作大赛奖项——“千寻奖”,从该奖项设立的主旨“寻找影响世界的创作力量”和覆盖的内容形式来看,让人不免产生期待,它能否成为国内内容创作领域的行业标杆?

期待是有理由的。

1917年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在逝世前,希望鞭策新闻工作者创作优秀报道,于是设立了“普利策”奖。今年刚好也是普利策奖创立的100周年,一个世界以来,普利策奖一直是新闻业的标杆,与世界一同经历了战争硝烟、政治丑闻和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其影响力历久不衰。“普利策”奖代表了世界最前沿、最严谨的新闻专业主义,意在表彰那些为社会发展带来影响的优秀媒体报道。从最初的新闻奖,普利策奖现在还设立了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创作类奖项,覆盖面更广。

在内容创业如火如荼的当今中国,“普利策”式的标杆效应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因为事实上,目前中国内容领域的创作者多如繁星,各大平台的用户每一秒钟都能刷出新的内容,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大量以标题党、三俗话题等吸引人点击的劣质内容分散了用户的注意力,很多真正能够被人记住、引发公众思考的优质内容还尚待挖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千寻奖”这样的奖项来印证优质内容的力量。

为何说中国内容创作者需要自己的“普利策”?

从今年5月初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新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加强对标题党、抄袭等不良现象的限制,到近期人民网三连发文质疑内容平台算法机制,可以说都是在提醒各大内容平台,应该从“流量为王”重回“内容为王”。

而目前国内媒体和内容产业的发展需求,也决定了中国内容创作者需要一个标杆,来引导他们更多地创作优质内容。

1、媒体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好的内容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形式载体和传播介质,互联网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释放出无数平台,让好作品有机会被更多人关注而获得影响世界的能力。国内的内容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体报道的形式正在越来越多元。

电视台、报社都是专业的媒体机构,过去内容领域的奖项更多是从这些机构诞生的作品,但是如今媒体报道形式越来越多样却不为人所知,媒体需要在这些新领域树立起范例。

比如说,短视频甚至是一些自媒体、机构媒体创作的优质内容,非常受公众喜爱,甚至也深刻影响了社会、行业,比如说被誉为“游戏界南方周末”的触乐网,此前报道《在三和玩游戏的人们》引发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而《GQ中国》、《网易人间》、《界面正午》在非虚构写作领域探索同样正在为中国媒体转型探索树立了新的标杆。

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同样得不到圈外人的认可。甚至,这些作品是没办法得到传统新闻专业奖项的评价。这些媒体和作品需要新的社会评价体系,给予它们认可。也需要引导社会更多对此不了解的群体进行关注。

2、内容行业竞争激烈,优质化成大势所趋

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内容行业,各方对优质创作者资源的争夺已陷入白热化,内容优质化成大势所趋。然而,要想获得优质内容,光靠一时的资源争夺战或许可以解决优质内容短缺的燃眉之急,但要建立稳固健康的内容生态,更重要的是内容平台互促机制的形成,使内容创作者与平台之间相互成就,帮助更多有潜力的创作者不断进步、走向优秀,并持续产出优质内容。

3、媒体正在被技术洗礼,新技术让优质内容的形式更丰富

新技术对内容创作的影响势不可挡,国外如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传统媒体巨头都在拥抱媒体新技术,如VR、AR等。

甚至美国新闻聚合网站“嗡嗡喂”(Buzzfeed)创建了一种独特的“嗡嗡喂风格”,它的内容产品主要依靠计算机程式化算法从众多新闻网站、博客中进行抓取,允许用户将浏览过的有趣内容分享到社交媒体,并将严肃的新闻语言轻松化,通过技术手段让社交信息可以新闻化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都在积极引入这些新兴技术,并努力给予作者创新内容形式的扶持。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用心创作的,不管是文章,图片,还是视频,都可以成为优质内容。而优质内容的形式,未来将更具多样性。

百家号“千寻奖”和其他内容平台激励措施的差异

据了解,“千寻奖” 共设置文章、图集、视频三个竞赛单元,根据领域特点共设置19个奖项,如已经启动征集的图集单元就有“最佳新闻图片奖”、“最佳深度故事奖”、“最佳时光定格奖”等五个单项奖,获胜者将瓜分10万元奖金,各类别最具影响大奖将在年终颁奖盛典揭晓,独享66666元奖金。“千寻奖”面向所有创作者开放,只需是百家号平台作者,就可报名参赛。

为了保证奖项评审的权威性和公平性,主办方特意邀请到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著名作家苏芩、肆客足球创始人颜强等行业大咖参与评审,获奖作品将综合专业评审团评选、人工智能文章打分、内容影响力等因素产生。大赛胜出者除了能获得高额奖金外,还将获得平台的原创保护和成长扶植,而入围及获奖作品则可凭借百度的海量展示资源和功能特权,获得更多流量和粉丝关注。同时,创作者还有机会获得业内专家指导与合作机会,让创作影响力更进一步。

这些都与过去其他内容平台推出的激励措施有着本质区别。

大鱼号的大鱼奖金目的还是为了给认真写字的人带来一些现金补贴,今日头条的金字节奖是挖掘有影响力的科技报道,金秒奖是为了挖掘有影响力的短视频作品。

毫无疑问,金字节奖深刻影响了这两年来科技行业的报道标准,金秒奖鼓励了很多短视频创业者去生产更优质的视频内容,而大鱼奖金让一部分认真创作的自媒体获得了实打实的现金激励,但这些措施相对而言涉及面有限,用“行业侧”的奖励来形容他们可能会更准确。

对比来看,“千寻奖”的价值理念并不是局限在“行业侧”。用百家号的口号来看,目的是“在这里影响世界”,它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而是要聚集不同垂类的专业作者,让不同垂直领域的专业作者对世界发表自己的声音,阐述出自己的价值理念,用自己的理念来影响人、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让传播价值归位到它存在的意义所在之中。

百家号设立“千寻奖”的真正目的还在于树立内容创作领域的标杆,引领行业真正走向“精细化”。这也和我们始终想问的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内容才是真正的好内容?”是相契合的。

好的内容是需要有价值观的,也需要思想的深度和人文的温度。“千寻奖”恰恰是希望借助这个奖项的设定,在价值理念和人文主义层面上,倡导内容创作者生产出更能触动人心的作品。

从“千寻奖”窥探百家号的初心与未来

倡导创作者让好内容依托技术的力量真正影响世界,这不仅仅是“千寻奖”的设立目的,也是百家号诞生以来的“初心”。

从去年9月百家号上线开始,百家号的愿景就是让更多的内容创作者在“这里影响世界”。在过去的一年里,百家号发展速度相当于其他平台3-5年的规模,越来越多的优质创作者和优质内容从百家号上脱颖而出。

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发展势头,得益于百家号致力于赋能作者、成就优质内容创作者、构建一个和内容创作者相互成就的生态:平台为创作者提供展示机会和各类创作支持,创作者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平台吸引读者、聚集人气,从而保持平台优质内容的持续性产出。

一方面,百家号平台上聚集了大量不同垂类、不同领域的专业作者,生产专业内容,平台也为广大作者提供专业写作工具,为手机百度信息流源源不断提供丰富多元的优质内容;另一方面,百度也将其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百家号平台上,让创作者可以用精确的数据、工具来完成写作这一感性的过程,如发文助手、标题推荐、标题党识别、写作指导等等,有效提升创作效率和内容质量,甚至,创作者可以知道读者到底喜欢什么,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创作。

纵观百家号这一年来的一系列动向,我们也可以看到,不管是这次设立“千寻奖”发起内容创作大赛,还是未来的其他举措,必然都是围绕平台优质内容,培育优质作者,以及生产影响世界的优质作品来展开。

结语:

在创作者的世界之中,一直有一个永恒的命题——我们到底为谁创作。

在一个人人写作、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作者的时代,“为谁写作”这个问题或许变得更加复杂,也成为了令人困惑并有待探寻的问题。

作家周国平曾说过一句话,“写作不是为了改变世界,是为了安顿自己。”但现在,我们或许可以套用这句话来形容百家号推出“千寻奖”背后的用意:

创作不只是为了安顿自己,更是为了改变世界。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9-26
百家号设“千寻奖”,是要打造中国内容创作者的“普利策”?
摘要:英国作家狄更斯曾在他的《双城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脍炙人口的名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