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百度守护“未消失的西南联大”,会引发社会情感共鸣?

摘要:一所存在历史仅仅8年11个月的中国高校,却被誉为“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中国高等教育史的珠穆朗玛峰。这便是在1937年抗战爆发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昆明联合组成的

一所存在历史仅仅8年11个月的中国高校,却被誉为“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中国高等教育史的珠穆朗玛峰。这便是在1937年抗战爆发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昆明联合组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2017年11月1日上午,西南联合大学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九十余位西南联大老校友与四校领导、师生代表近四百人齐聚燕园,共同纪念西南联大取得的辉煌成就,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扬并传承西南联大的伟大精神。而百度发起数字复原项目“百度AI追寻:未消失的西南联大”一经上线,迅速引发了强烈热议,并得到了包括新华社、人民网等权威媒体的广泛报道。这背后既有民众对西南联大师生“刚毅坚卓”精神的崇敬和缅怀,又包含着民众对于当今中国大学能够摆脱名利之困,真正培养出学术杰出、人格健全、情操高尚的学术精英的热切期盼。

消失的西南联大,不灭的西南联大精神

“多难兴邦”,对于一个性格坚韧的民族,当外敌欺辱、内乱不断的时刻,往往也是积累有生力量、萌生更先进生产力的机会点。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之所以创建,源于抗日战争的爆发,当时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南开大学因日军入侵华北而被迫南迁,于1937年10月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由于长沙遭受日军空军轰炸,长沙临时大学被迫再次西迁至云南昆明,并于1938年4月,改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之后原有三高校复员北返,1946年8月31日西南联大停止办学。

前后仅存在了8年11个月的西南联大,却成为了中国高校教育的一段传奇和圣地,西南联大存在期间聚集了中国当时最顶尖的一批学术精英担任教学主力,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冯友兰、金岳霖、潘光旦学术泰斗济济一堂。在内忧外患、艰苦卓绝的客观条件下,西南联大却成为中国学术的高地,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西南联大存在期间累计招生约8000人,毕业近3882人,西南联大师生成为新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据不完全统计,西南联大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共174人(学生92人),其中有杨振宁、李政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赵九章、邓稼先、王希季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西南联大的创立是历史的偶然,但却在危难时期散发出文明的光辉,随着西南联大三所高校回归,西南联大实体已经消失,西南联大年级最小的校友已经有九十岁高龄,当这些亲历者逐渐老去,如何让年轻人能够了解、铭记这段历史,如何能够让西南联大精神继承和发扬,便成了当务之急。现在有一些作家,在试图用笔来记录西南联大那段难忘的历史,但对于传播受众来说,年轻一代更渴求那些带有科技感、能够双向互动的新型记录方式。如何忠实还原西南联大旧址旧貌,又能赋予记录方式以新时代气息,成为了百度西南联大数字复原项目必须攻克的难关。

用科技守护历史,为青年播下用科技改变生活的理念种子

忠于历史,才能还原历史。百度数字复原西南联大项目组,与西南联大校友会、北大、清华、南开、西南联大博物馆进行了深度合作,调研大量详实的史料资源,为全面、立体、权威地展现西南联大提供了大数据素材。

西南联大新校舍由著名建筑设计师梁思成和林徽因联合设计,为了尽可能忠实地用数字化手段还原西南联大旧址,百度与梁思成先生的关门弟子、清华大学建筑专家郭黛姮教授合作,在查阅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严谨的模型复原,这也是目前存世的西南联大校舍唯一完整、权威的数字化复原成果,对于见证历史和学术研究都有重大的意义。在西南联大数字复原项目中,百度运用了AR、VR、数字全景等全新的技术手段,让用户能穿越时空、漫步在西南联大的数字校舍之中,这种具有实时互动特性的立体呈现方式,对于受众具有更直观、更丰富等特点,这也为其它重要的历史遗迹保护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前沿探索和可供借鉴之处。

在西南联大数字复原项目成果上线仪式上,百度副总裁梁志祥表示:“希望用百度AI的力量让更多年轻人看到‘未消失的西南联大’。百度有自己的精神和信仰,就是让中国的技术成为世界的骄傲,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在人工智能时代百度希望用科技来探索和见证文明传承的体系,让记忆重现,让精神延续。”

现在以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在世界科技领域,以及移动互联网领域获得了领先优势。现在已经成长为中国科技中坚力量的很多70后、80后,当年就是因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一句“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的勉励,凭着对数字世界的好奇心而深深热爱上了计算机和后来的互联网。

在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智能互联时代即将来临之际,AI人工智能)成为了改变世界的重要技术变量,过去有“21世纪的新文盲就是不会外语和计算机”的说法,当AI不断成熟之后,可以帮助人们从简单重复的脑力脑洞中解放出来,从而去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更需要创造性的工作,所以AI的普及对人们未来知识获取、职场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过去有人把数学比作自然科学之母,但今后有可能AI会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科技创新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基础架构。百度在未来战略上选择了All in 人工智能,道路并不轻松,但却是赢得未来的果断之选。

就如同最初吸引孩童走入计算机世界的,往往是那些需要用软盘启动的“星球大战”游戏,像百度数字复原西南联大这类充满科技感的新奇体验,也会在无形中在青少年心中留下深刻印记,让他们润物细无声地领略到科技的奇妙以及科技能给世界带来的改变,从而从小就对科技充满好奇和兴趣,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很可能就会成为像比尔·盖茨、乔布斯、李彦宏等改写科技历史和人类历史的新时代科技领袖。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国GPD已经跃升至全球第二,而且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中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我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全球化竞争加剧,未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科技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发展将更加两极化和失衡。劳动力密集产业的附加价值在不断被压缩,而高科技等智力密集型产业才是决定未来各国竞争的关键。

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梁启超写于1900年的《少年中国说》,至今读来依然振奋人心:“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对于中国年轻一代而言,他们大多数从小衣食无忧,仿佛只要把学习搞好就万事大吉,他们活得个性而精彩,但很多却缺少必要的家国情怀,缺少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时代责任感。现在一些中国优秀学生在海外学成之后,往往是哪里待遇好就留在哪里,只有精致的利己主义考量,而无国家利益考虑。

西南联大在学术成就之外,其实更为人称颂的是坚持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这也是两弹元勋、西南联大校友邓稼先能够在明知有辐射危险时,为了获取一手数据还去触碰脏弹的根源。青年如璞玉,是奢靡安逸、追求享乐,还是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就要靠师长和外部环境的引导和影响。

“看得见多久的历史,就能看得见多远的未来。”西南联大数字复原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以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了解这段艰辛而光辉的历史,让他们建立起家国情怀、民族责任感,另一方面能够引发年轻人对AI等未来科技的好奇心和兴趣,帮助他们树立用科技改变生活的理念和信心。

中国国家强盛,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企业作为排头兵,百度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敢于亮剑,在百度用AI寻找被拐儿童、西南联大数字复原等公益项目上勇于担责,这些努力不单创造着物质财富,而且还积淀着家国情怀延续和传承的精神财富。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们衷心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于百度数字复原西南联大项目,能取代以往那些简单刻板的宣讲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交互方式,汇成一束束光,能帮助我们看清历史、照亮未来。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11-03
为何百度守护“未消失的西南联大”,会引发社会情感共鸣?
摘要:一所存在历史仅仅8年11个月的中国高校,却被誉为“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中国高等教育史的珠穆朗玛峰。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