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狂揽35亿,竟然只靠升降电梯?!

一年狂揽35亿,竟然只靠升降电梯?!

跟着潘越飞半夜从杭州萧山机场起飞降落,已经是锌财经记者的常态。

在通道里,西奥电梯的广告铺满了墙面,受众人群直击中高端商务人群。而在国内做电梯广告的公司,恐怕没有几家吧。

回望我国的电梯行业发展史——

一年狂揽35亿,竟然只靠升降电梯?!

1908年,上海滩汇中饭店出现第一台美国奥的斯升降梯。此后,整个80年代,国内电梯产量只有几百台,90%以上的需求严重依赖进口。

到了90年代,国内电梯产业才开始起步,此时,外资电梯品牌已垄断国内市场长达100年

现在,我国的本土电梯企业,已拿回国内一半市场,整梯公司的数量也超过了600多,其中还不乏一些龙头企业。

比如,2017年的西奥电梯,以40000余台的年销售量,35亿元的销售额,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七,民企当中排名第一

能取得今天这个成就的西奥,其实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入局,而且几乎是赛程过半的时候才加入这个行业,但它并没有担心被落在人后,恰是周良俊的“慢人一步”、“能赚的钱不赚”,才有了今天。

01

注重质量、服务,中道入局而不崩俎

锌财经记者在去西奥电梯创始人周俊良5楼的办公室时,在乘坐的电梯里,几乎感受不到电梯的运行以及超重感和失重感

对于“安全第一”的电梯行业来说,这种体验至少让人觉得安心。

当问及在机场的广告,周俊良解释:“营销宣传很重要,要让买我们产品的人更有尊贵和荣耀感。”

其实,在600多家本土品牌中领跑的西奥电梯,并不是第一时间就加入了这个赛道。

2003年,在电梯行业里待了十来年的周俊良,开始独立组建团队,起初他并没有直接做整梯装配的公司,而是用一年多的时间,和团队一直天南地北安装和维修电梯。

当时,按照市场情况和自己的资源,周俊良完全可以直接以整梯公司起步,但他说,他不想成为那几百分之一,而是想做成唯一的西奥。

一年狂揽35亿,竟然只靠升降电梯?!

西奥的生产车间

现在来看,周俊良的决策是正确的。但在当时,该赚的钱不赚,必定是要经历阵痛的。

所以,当时公司的财务捉襟见肘,主要营收只依靠维修费和安装费。

周俊良回忆,刚拉起队伍的时候,200平的办公场地里只有几台电扇,甚至连他的办公室里也没钱配空调。

在西奥,我们还见到了在这里工作近15年的庄金标,身为周俊良师兄,他在2003年就加入了。

在创业之前,由于经验丰富,他已经在国内知名的合资电梯公司拿到十分丰厚的薪水。但在这里,重新开始创业,却要面对薪水大幅下滑的困境。虽然身边的亲人并不理解他,但他却毅然决然的跟着西奥,一干就是十几年。

而此时坐在锌财经记者前的庄金标,已经是西奥重点项目的负责人,在西奥也有了很重的话语权。

回忆起那段时光,他也承认确实当时很困难。按照当时的加工水平,安装费多数在2000元每台左右,好点的每台在2500-3000元的价格,利润很低。

一年狂揽35亿,竟然只靠升降电梯?!

微薄的加工费根本不能维持公司的经营,所以开整机公司,是周俊良的公司能够活下去的唯一选择。

2004年,周俊良开始了整机的装配,这也是西奥诞生的第一年。

当时,欧系、日系、美系电梯品牌仍然占据着市场主导,已经发展了十余年的本土电梯品牌,如江南嘉捷、远大智能、康力等等,也已经展现出了不可小觑的势头。

有货就要,甚至还要走关系才能拿到整梯,是当时行业需求的真实写照。巨大的需求让当时各大电梯品牌存在的质量问题几乎全被忽略,关人、按钮失灵都是习以为常的事。

已经在电梯行业摸爬滚打很多年的周俊良,清楚地知道别人的路错在哪里,因此,他从创业就把质量和服务放在了比量产更重要的位置。

一年狂揽35亿,竟然只靠升降电梯?!

当时一条流水线要配60个员工,花近三个月的时间才能装完一台整梯。相对于行业里同梯队的公司,初生的西奥花费了更为奢侈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当时的蓝海让经历阵痛之后的周俊良和西奥活了下来,但周俊良也告诉锌财经,过往的经历让他知道只有不断创新,在技术、研发下大力气投入,让工人智能替代传统粗放劳动,才能真正造出好电梯。

02

以技术、体验着手,从慢人一步到快人一步

眼下,600多家的整梯公司,显然已经过了追求量产的时候。

技术、体验、质量,就成了能不能站稳脚跟的拐杖。而现在的西奥,每年至少都会投入2~3个亿在研究上。

不管是沪宁的邹家春,还是西奥的周俊良,都表示,虽然现在的市场还没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但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洗牌的时期。

一年狂揽35亿,竟然只靠升降电梯?!

西奥的智能指挥中心

不超过10家的外资合资品牌,依然占领着一半左右的市场份额,而剩下的一半却要由600多家本土品牌瓜分。

现任西奥技术部的人员表示,行业里,对人脸识别的应用即便是在外资企业当中也没多大的应用,但在本土品牌中,真正能够应用的西奥是其中一家。在这方面,也是西奥等本土品牌超车的好机会。

但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大多仅限于大型公司的办公楼或者中高端写字楼,所以并没有大规模的铺开。

其实,西奥早在2010年时就开始布局人工智能,只是那时候还没有AI这个词。从那时候开始,西奥新进的设备就开始进行信息化的升级。

巨额的研究经费也超出了行业的平均水平,在很多人眼里,这就是不该花的钱,但也正是这些“不该花的钱”,让人们有了极致的电梯体验。

03

服务管理+智能管理,西奥电梯漂洋过海

西奥在售后服务上,有一种理念叫“服务超越客户期望”。

目前,西奥在全国已经拥有53家分公司,400多个网点,产品更是远销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

过了“量产为王”的时期,在质量过关的前提下,如何留住老客户,服务就成了关键。为此,周俊良搭建了2000多人的售后团队。

西奥电梯售后部负责人平海强表示,传统的“出问题、打电话、上门修”的模式已经过时了,“防患于未然、先人一步”是现在极致的服务理念。

一年狂揽35亿,竟然只靠升降电梯?!

而现在,西奥正在力推的“北斗星服务系统”,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搭载这个系统的电梯,能够把数据接入云端,实时监控各项数据,在最大程度上做到了对电梯的监控。而万一发生故障,客户只要在APP端,就近选择维修人员上门服务即可,省去了电话预约的环节。

平海强说,现在已经有1万多台电梯接入了智慧管理平台,到2018年底,西奥想要把这个数字提高到3.5万台。在这样的体系下,西奥的后台数据显示的投诉率降到了1‰以下。

用智能服务管理来超越客户的期望,提升了客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另外,比如电梯出了故障可能会比较紧急,当然是修得越快越好。而政府规定的T1时间,也就是在有县和区的地级市,必须做到30分钟之内到达。而西奥现在保持的纪录是15分钟,缩短了将近一半的时间。

而且现在的西奥,已经是碧桂园、融创等国内前10强房企的优质供应商,精品项目遍及全国大中城市。

一年狂揽35亿,竟然只靠升降电梯?!

西奥的国际业务

国货外出,在电梯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西奥虽然做到国货第一,但与欧美日系的一系列老牌品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也远不如它们。

庄金标与锌财经分享了在迪拜的一个案例,西奥派出了最好的安装班组和项目经理,顶着50度的高温,跑了四趟迪拜。脚底下都是“液体黄金”的中东人,对中国其实还存在很大的偏见,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当时,印巴人来装个电梯只要两三百块钱一天就好了,但中国人要五六百一天。我跟他们说,中国装电梯的工人都开着奥迪车,技术质量绝对OK的。之后他们到中国一看,就完全被震惊了。”庄金标说。

而现在除了马来西亚、阿联酋、俄罗斯,西奥更把电梯出口到了美国市场,成为第一家把中国电梯卖到美国的中国电梯企业。

但与轻工品的出口不同,电梯整机的出口,会因为地区国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在订单不大的情况下,也很难批量生产。这也是重工品出海难以获利的根本原因所在。

这些别人眼里的弃肉,西奥却不计成本的往自己怀里揣。这似乎又违背了“有利可图才做生意”的商业逻辑。但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质,但也许并非是最好的商业模式吧。

QA

一年狂揽35亿,竟然只靠升降电梯?!

Q:为什么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还没有大批量的应用?

A:现在的技术都已经不是问题了,但人脸识别也好指纹也好,都要考虑到应用场景的问题。比如说我在居民楼里装个人脸识别,我住五楼,突然想去四楼串个门怎么办?所以,技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说怎么去构建一个更合理的应用场景。

Q:刚开始就会有大投入在设备上吗?

A:是的。有的人只不过是因为眼前的红利好,也赚钱,所以呢,没有投入,没有投入呢,可能赚到了点钱,但是他做不大。我们是什么,就是没赚到钱先做投入,这个就是调了个头,他们想办法先赚钱,我们先做投入,先在整个上面去做投入。

一年狂揽35亿,竟然只靠升降电梯?!

1.重工品出海不像金融出海那样可以轻装出海,它还要附带高昂的附加成本和边际成本。

2.赚快钱还是赚大钱,其实在很多时候是不可兼得的。

一年狂揽35亿,竟然只靠升降电梯?!

文章∣陆吾

编辑∣陵鱼

摄影∣黄硕

手绘∣陵鱼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3-30
一年狂揽35亿,竟然只靠升降电梯?!
跟着潘越飞半夜从杭州萧山机场起飞降落,已经是锌财经记者的常态。在通道里,西奥电梯的广告铺满了墙面,受众人群直击中高端商务人群。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